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 第八百四十五章:清君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洪武八年,朱元璋改陕西都卫为陕西都指挥使司,治西安府,辖西安右护卫、西安左卫、西安前卫、西安后卫等三十三卫、所。
    陕西都司治下各卫所,上次统计数量时是在嘉靖五年,有军户十七万户。
    至今天启七年,卫所军户制度混乱,不只陕西都指挥使司一地,现在全国各地的都司,只有地处九边的都司还算清楚。
    就连兵部,也只是大致知道,近些年全国兵力大约在一百二十万左右,具体各都司情况,无从考起。
    兵册一般都是虚报、瞒报,除去天启三年开始在九边增加的三十万边军,中原及江南各卫所,总兵力大约在九十万到一百万之间。
    这是兵册上的数字,历年来,军户数量和官兵数量常常瞒报,实际上军户和卫所军经历年年逃亡,人数只会比这更少。
    这些都只是大概的数字,具体各卫各所真实明军的人数,只有那些统兵的将领才知道。
    不过就从白水县被饥民轻易攻破来看,一个县的正规驻军不会超过三千人,内部如此空虚,这不得不引起朱由校的重视。
    当然,陕西都指挥使司由于地处险要,卫所数量和驻军规模,都是中原五省之最。
    天启元年都指挥使李洪上书兵部,称西安城内彼时拥有驻军五万二千余人,马军一万三千,炮兵八千,余者皆为步兵。
    这个数字一定不会是真实的,现在西安城内现在到底有多少明军,这还很难说。·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为多朝古都,历史悠久、文化绵长,其城池之宽大,可比南北两京,为朝廷设在西北,集中军事、商业、经济的重镇。
    天启二年,朝议选山陕精锐十万,设立西北大营,西北大营的选址就在与西安府在西部接壤的凤翔。
    陕西都指挥使司的治所,就设在西安。
    西北大营直属于兵部,并不归其管辖,自设立以来,只在天启四年林丹汗入寇大同时动兵过一次。
    有明一代,都在西安府内设有重兵把守。
    现在仅是西安府境内,就集中了西安右护卫、西安左卫、西安前卫、西安后卫四个卫及众多的守御千户所、守御百户所。
    若是标注在地图上,则会看到密密麻麻的卫所,星罗棋布在西安城周围,保卫着这座西北重镇。
    至于说西安的城防,也是西北乃至中原五省最为坚实。
    一进城内,便随处可见堆得老高的擂石枕木,每个垛口后,都摆着一门佛朗机炮,环城列炮不少于百门。
    虽然说现在还不知道能不能用吧,但好歹也是个威慑,证明西安这座西北重镇的地位。
    西安城内,规制也与寻常城镇不同。
    在这里,巡街的不是只有官府的衙役,还有一队队执刀的卫所官兵。
    几座营地矗立在城内,整日间都能传出嘈杂纷乱的动静,卫所兵在街道上随处可见,巡抚、知府、知州、道御史、监察御史、千总、百总…
    除了这些当官的,西安城内也是皇亲贵戚、豪强世家的集中之地,给人以一种假象,这里有权有势的人,似乎比百姓都要多。
    西安城,乃是整个陕西省朝廷统治中枢的所在。
    巡抚衙门、官府衙门,街道巡检司总署、陕西总督办司、陕西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
    众多的朝廷官署总部,都设在西安城内,还有西安府及陕西其余州府的文官武将,也都常年留宿于此。
    傍晚,西安城内依旧是川流不息,各色人等行走在街上,小商小贩的吆五喝六声,青楼女子的招客媚笑,都是不绝于耳。
    但是大户们却都如同得到了消息一样,闭门不出,越是富裕的街道,越是冷清得令人心里发寒。
    有些眼尖的百姓已经留意到,街道上的卫所官军,在今晚比以往要少了许多,还有大户们的动作,更让人觉察到一丝诡异。
    于是,一部分百姓和城内的商户立即放下手头的活计,或是带上老婆孩子回家,或是提前关了铺子。
    在这份再寻常不过的“繁华”之下,好像在酝酿着什么风暴。
    东条街上,陕西都指挥使司的治所内,气氛称得上激烈,卫所的文官武将们,从没有一次聚集得如此之齐。
    “都司,不好了!”
    这时,一名披挂着布面甲的家丁奔入大厅,直接半跪在地。
    “都司,各位老爷,禁军忽然调集了大批兵马,由陈总督带着,已经从南门入城了!”
    指挥同知李正闻言吓了一跳,最担心的还是来了,当今皇帝不仅是犯了性子,而且是寸步不让!
    还没有回复八省布政司、都司联名奏疏中的要求,一得到消息,就直接让陈策带着兵来抓人了!
    陕西都司可是中原五省驻军规模最多的都司,就这么动手,难道这位皇帝不怕会激起兵变吗?
    他正想着,一旁的另一名指挥同知,邵士彦说道:
    “来得好!”
    “他禁军勇卫营是多少兵马?前后三次扩编,现在也不过是一万多人,城内可有五万驻军!”
    “算上周围今日就能抵达的西安四卫,我们足以调动近十万的大军,禁军再能打,也不可能以一当百!”
    此刻,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李洪在厅内来回踱步,突然间停步,一拳敲在桌案上,满面潮红,“对!劝谏不成,就武力逼宫!”
    “这叫什么?对,清君侧!”
    卫所内的文官们聚在一起,很快就嗡嗡的议论开来,一时之间,竟然没人反对。
    很显然,李洪刚才口中所说可调动十万卫所军,给了这些文官希望,毕竟皇帝这次带来的,不过是一万多勇卫营而已。
    如果真的能控制皇帝,那岂不是要什么有什么?
    没有人能抵挡这样的诱惑,何况在他们看来,这次他们才是有理的一方,“清君侧,维护祖制”,这就是武力逼宫的最高尚理由。
    在文官们看来,武夫们实在是粗鄙之人。
    卫所制度,他们获益甚多,这次皇帝要改变,他们尽管交章反对,但却都不会在明面上说什么大逆不道的话,更遑论逼宫这种大逆不道之举。
    可是武夫就做得出来,这样也好,让他们去做,自己静观其变。
    逼宫成功,他们也能跟着得福,就算是失败,到时候也可以说是为卫所武将所迫,不得已而从贼。
    文官们算盘打得叮铛响,认定了自己不会吃亏,都做起哑巴,无人为皇帝说一句话。
    李洪眼见无人反对,当即说道:
    “传我的军令,阉党蒙蔽君上,祸乱朝纲,蛊惑陛下轻动祖宗卫所之制!我辈军人,该为大业所计,清君侧!”
    “调集全城卫所军,迎击勇卫营,告诉他们,这次是以武劝谏,不是造反!”
    卫所武将们互相对视几眼,大部分的人都转身出去调集部下,只有以李正为首的一批人,还停留在原地。
    李洪走过去,蹙眉道:“你们对我的军令有异议?”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