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 第703章 西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靖康十七年九月,征西中军元帅韩世忠越过了阿姆河,大军向塞尔柱帝国的帝都伊斯法罕挺进。
    一路上,击溃了所有抵抗,并且俘虏三万人,其余人全杀。
    将这三万人编入宋军之中,作为攻城先锋队。
    靖康十七年九月二十五日,韩世忠兵临伊斯法罕,将塞尔柱帝国首都包围住。
    韩世忠先派投降的塞尔柱军队攻城,攻了一天,死了两千人。
    并没有攻下来,第二天继续,又死了两千人。
    城下的尸体已经堆积如山。
    伊斯法罕准备顽强抵抗,他们一边祈祷,一边坚信,敌人绝对无法攻进来。
    第三天,韩世忠的耐心就彻底没有了。
    刚刚从后线运过来的五十门火炮同时朝城头轰去,城头剧烈颤抖,当场就有十几个士兵被轰击得血肉模糊。
    而城门口更是被轰成了渣渣。
    宋军并没有就此攻城,而是继续用炮火轰炸,直到将伊斯法罕的城墙轰击塌陷了一大块。
    这些突厥人的意志力彻底崩溃了。
    靖康十七年九月二十八日,伊斯法罕沦陷。
    当雷伊、加兹温、哈马丹、尼哈温、大不里士这几座大城得知伊斯法罕沦陷的消息,都震惊住了。
    一个月后,雷伊、哈马丹、尼哈温三座城市分别集结了五万大军,向伊斯法罕的挺进。
    靖康十七年十一月五日,五万大军在距离伊斯法罕三十里的地方,被御林军突袭,崩溃。
    御林军杀敌两万,俘虏两万,突厥主将两死一逃。
    半个月后,失踪的塞尔柱苏丹桑贾尔被找到,在伊斯法罕被处决,标志着塞尔柱帝国的覆灭。
    从东方突然到来的敌人,以强大到不可抵抗的实力,碾压了突厥世界。
    加兹温和大不里士随后也相继投降。
    整个突厥世界大部分土地被攻克。
    直到靖康十七年十二月三日,岳飞军团抵达了的巴格达,二十万大军将巴格达围得水泄不通。
    巴格达是突厥世界的另一个中心,也是这片土地上最古老的城市。
    公元前3000年,古巴比伦就在这里创立了辉煌的文明。
    当伊斯法罕沦陷的时候,巴格达什么反应?
    活该!
    巴格达当时是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觉得突厥世界的首都将会重新回到巴格达。
    结果丫的才高兴了一个月不到,就被岳飞给围住了。
    赵桓的三大西征军团中,岳飞的军团是最能打的。
    岳飞派使者去让巴格达自己开门投降算了,也不为难他们。
    刚开始,巴格达是拒绝的。
    直到岳飞的炮火将巴格达半边城墙给震崩塌后,巴格达的贵族老爷们突然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谛。
    于是乎集体出去投降了。
    自此,宋军的战线已经推到了底格里斯河河畔。
    即便七河流域和河中地区已经陆续开始有汉民,但这样的战线依然太长了。
    无论是岳飞还是韩世忠,或者吴玠,都开始以战养战。
    即占领了城市,开始用那个城市的资源来养自己的军队。
    这个时候,朝中就有人开始担心三路大军里中原太远,而拥兵自重,脱离了朝廷控制。
    实际上这个担心是非常合理的。
    换做任何一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担忧。
    而且,因为一长段时间前方军情的空白,甚至有人怀疑韩世忠的军队已经被打败了。
    几种声音在此在朝堂上响起来。
    有的人认为需要立刻再调度一支军队到木鹿城,以免耶律大石死灰复燃。
    有人则算了一笔账,开始提出撤兵的想法。
    因为这样打下去,实在太消耗钱了。
    一切撤兵的奏疏全部被反驳回来,相关官员被严厉批评,被罚了俸禄。
    直到靖康十八年的三月份,才传回来消息,岳飞的军团已经攻下了西域极西的大片土地,秦桧已经与他取得了联系。
    与此同时,秦桧还送上来一份奏疏。
    是关于西域治理的问题。
    秦桧到任的一年时间,其他事情没干,根据赵桓给的地图,将整个西域分割成了四块。
    七河流域、河中地区是一块。
    河中地区到阿姆河是第二块。
    阿姆河到伊斯法罕是第三块。
    伊斯法罕到巴格达是第四块。
    秦桧建议将这四块分割管理,各自派遣一名经略使,各自领八千精锐,将各自的地盘先稳定下来。
    与此同时,再任命一位大都督,统辖四大区域。
    让三大军团按照圣武皇帝陛下的意志,继续往西,一直推进到整个西域的尽头。
    至于移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这个阶段是要保证前线打下来的果实要被保存下来。
    秦桧这个建议受到了不少人的抨击。
    有人指责秦桧是想利用这样一种做法独断专权,所谓的大都督,他已经毛遂自荐了。
    赵桓与政事堂、枢密院、军督府以及三司进行了半个月的御前会议,最后决定任命秦桧为西域大都督。
    并且,选拔出了四个经略使,派往西域,对西域进行管辖。
    靖康十八年六月,发生了一件大事:玉门关到高昌的铁路修好了,第一列通往西域的火车正是开通。
    大批量的水泥、煤从中原运往兴庆府,再转运到玉门关,由玉门关进入高昌。
    整个资源的运输成本一瞬间节省了三分之二下来了。
    每天都有远远不断的煤矿被从河东路(山西省)挖出来,往西域运输。
    与那些煤矿一起过去的还有许多在大宋找不到工作,或者从监狱里放出来的人。
    基本上都是一些崇尚冒险的人,他们坐着坐车,前往西域。
    听说那里对汉人的待遇非常高,而且只要愿意去,官府会重点扶持,机会比中原多太多了。
    有人统计,仅仅是靖康十八年,就有六十万人越过了七河地区,进入河中地区,还有十多万人抵达了木鹿城。
    甚至有三万人进入伊斯法罕。
    巨大的财富机会,吸引着那些渴望发财的人。
    他们以旺盛的精力,越过了宋军走过的路,跋山涉水,重新走了丝绸之路。
    听说这种移民的数量还在增加。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