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记事 - 分卷阅读52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农家记事 作者:白糖酥

    分卷阅读526

    的。”

    这话一出,二堂哥几个就跟着点起头来。

    方庆更是道:“我同意小四的话儿,我小辰光在方家当差的辰光,方家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大多都是城里人。饶是原本祖籍乡间的,之后考上了功名,也都陆续搬到了城里,在城里落脚了。”

    还同大堂哥道:“大哥,你肯定是知道的。”

    大堂哥颌了颌首:“阿庆这话不错,城里到底人烟阜密些,相较而言学塾、好先生,甚至于书馆纸店都多一些。况且读书人忌讳闭门造车,总要来往交际,取长补短,也能便当一些……”

    大伙儿都有各自的考量,一番思量下来,俱都加入了这个东道。

    原本大堂哥几个都觉得就算输了,能赚丁香一双鞋袜,也不错,可后来见丁香苦着一张脸,欲哭无泪,叹了口气,只得退让一步,以四堂哥同丁香为首的两方,倒也打了个平手

    只有香叶一会儿一个主意,实在拿不定主意了,就问花椒:“椒椒,你为甚的觉得那个何大人说的对,乡间更能出仕子呢?”

    其实花椒也没有办法判断何大人说的对不对,就像哥哥们说的那样,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民情,或许不能够一概而论的。

    可当时秦连豹这话一出,花椒头一个想到的,就是“乡绅”二字。

    又忽的想起“乡先生”一词儿来。

    乡先生,既乡中老人为卿大夫致仕者,也就是退休乡居的卿大夫。之所以叫“先生”,是因为他们兼任着乡间的教育。

    不管是通俗中,还是事实情况下,都有官吏告老还乡之后,教授乡里、行化一方的事例。

    修齐治平,可以说是每一个读书人的理想。

    而那些个乡绅在还是怀着四方之志的年轻学子的辰光,通过科举、铨选,离开家乡,游宦他乡,一展抱负,为国效力。但叶落归根,这是颠扑不破的信念,到了晚年,必会带着一身的荣耀荣归故里的。

    他们的成就以及德望,必为父老乡亲所瞻仰,他们的学问知识,也必为一乡学子所倾慕。他们作为功成名就的楷模,还会激励后辈子孙奋发向上。

    就这样,一拨又一拨的官员荣归故里,又有一拨又一拨的才俊走出故土,循环往替,乡间,或许真的是人才生长的沃土。

    告诉给哥哥姐姐们听。

    大伙儿还未从秦连豹秦连龙那厢听说过这些,俱是若有所思,又纷纷忙活了起来,开始调查百年间莲溪仕子的出身情况。

    花椒却想起了前世。

    现代化社会,人才似乎都成了单向的流动,原本应属“乡绅”群体,可以引领农民的人群,统统都变成了城里人。

    先是城市工作的革命离休老干部,其次是失去了农村土地的工职人员,再是工作在乡间,退居之后却进城定居的基层官员,还有农村出身的大学生。

    “叶落归根”的传统价值观似乎已经被彻底抛弃了,长期的城市生活,使人们已经失去了“根”的记忆。

    乡绅群体,已经消失了。

    没有人再在化上去反哺家乡,那化的传承,也必然会失去。乡村的凝聚力,也将会随之消失。

    加之城乡教育、医疗等等资源配置的巨大反差,又加剧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速度同规模。

    农村,还能剩下甚的。

    “叶”不归根,那根上的“水土”,又该怎的办?

    花椒不知道。

    之后几天,家里一众小小们利用一切方法收集资料,比如原本在家潜行用功的大堂哥同六哥特地去了趟莲溪,跑了趟县衙,从礼房抄录了确切的数据回来。二堂哥一众人,也都在地方志上下工夫。

    方过腊月初八,就有数据报告出来了。

    可最终得出来的结果,却并不是他们所认为的多或少,这样简单的结果。

    所有人都有些面面相觑。

    花椒看着装订成册报告上的数据,这才有些明白,秦连豹鼓励他们去做这个调查,或许也不单单是让他们判断何大人的话是对是错这样简单的。

    数据告诉他们,大概一百多年前,以方家为首的大量世家大族迁入莲溪,程朱理学发展鼎盛,尊儒重教风气盛行。

    不知道甚的辰光,“穷不读书,富不丢猪”,已经成为民间共识。

    莲溪名,也是自此开始的。

    就连花椒都知道,百余年来,莲溪考出来的进士、举人的人数,与同属宁江府的五县进士、举人总和相比,还要来得多。

    可莲溪境内,城乡仕子的对比,却是一个倒“v”字。

    哥哥们只做了百年内的城乡仕子对比,花椒就画了一张简易的折线图。

    前一百年到前五十年间,乡间仕子的数量,确实是要多于城市。而且这个数据,一直都在缓慢上升。偶有波动,起伏也不很大,仍旧远远多于城市仕子。

    可大概五十年前的样子,也正是乡间仕子人数到达顶峰的辰光,就好像一道分水岭一般,将前后五十年拦腰斩断,乡间仕子的人数开始慢慢下降。

    在大概三十年前,在与城市仕子人数重合之后,虽然之后并不是断崖式的下降,也有微微抬头的辰光,可到底不负几十年前把城市仕子人数牢牢压在屁股底下的盛况了。

    谁都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唯有秦连豹同秦连龙。

    告诉大伙儿,其实何大人得出的也是类似的结果,不过他那的情况或许要好上一些,起码乡间仕子的人数还是多于城市仕子的人数的,不过也已经相差无几了。

    却没有告诉他们原因,小小子们就想方设法弄来了一屋子的地方志。饶是学塾里头年假解馆的辰光,都没有出去玩儿,但凡有空,就在家里头翻书。

    花椒看在眼里,甚的都没有说,也陪着哥哥姐姐们整理资料。

    只费了诸多心力,待到翻过年来,得出来的疑似结果,竟然是因为莲溪,或者说是因为崇塘,商业兴盛繁荣的缘故。

    “这是怎的个说头呀?”丁香一脑袋的不解。

    “难道是过盛必衰吗?”五堂哥用手指反复描着花椒绘制出来的折线图,喃喃地道。

    六哥就指了指折线图一旁标注的坐标数字:“你们看,若是将城里乡间的仕子人数相加起来,总人数一直都是上扬的,只不过乡间仕子人数占比越来越少罢了。”

    确实是这个道理。

    可道理都明白,却不知道为甚的。

    大堂哥又将装订成册的报告往前翻了几页,指了一摞名姓给他们看:“这些进士及第的人家的祖籍都在莲溪乡间,只不过之后早就搬去县城居住了。”

    正如之前方庆所说的那般。

    ☆、第四百七十七章 无奈

    前前后后忙活了将近两个月,这期间还将百年来的地方志翻了个遍,就得了

    分卷阅读526

    - 肉肉屋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