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锦绣 - 第七百四十四章 冲突
(谢谢书友“seespencer”的月票!)
明代中叶是一个将文臣治国发展到极致的时代,皇帝已经成了象征意义的国家首脑,真正行使国家权利的是内阁几位阁老,还有他们带领下的文官集团。
明代官员任命并不是皇帝想用谁就用谁,内阁阁老和六部尚书都要经过选举,如果皇帝下中旨任命那个官员,内阁和六科给事中可以将皇帝的圣旨封驳,说的实在点就是皇帝也要受到文臣的制约。
说道明朝的奇葩给事中制度,这就要提起朱元璋了。朱元璋当年是社会最底层,知道民间疾苦,所以当上皇帝后对手下这帮大臣并不十分信任,因为朱元璋知道,这帮大臣都是要来撬他老朱家的墙角。
所以在建国伊始,朱元璋仿照元朝制度,建立了御史台,到了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将其改名为都察院,都察院的长官是左右都御史,这个官名大家在电视上经常可以听到,而都察院的主要骨干是都察御史,这些都察御史共有十三道,以当时的十三个省区分,共有一百一十人,这些人权力极大,他们什么都管,由于平时并没有什么具体的事务要处理,就整天到处转悠,不是去兵部查吃空额,就是到刑部查冤假错案,办事的官员看到他们就怕。
这时大概有人可能会问,这些人权力如此之大,要是他们也徇私枉法怎么办呢?说到这里,就要大大的佩服一下朱元璋了,他想了一些很绝的方法来规范御史的行为,首先挑选御史的时候,专门找那些书呆子道学先生,认死理的去干这行,因为这工作得罪人,捞不到钱,而道学先生是最合适的人选。其次,他用了以小制大的方法,这些御史都是七品官,可以说是芝麻官,赋予他们监管长官的权利,就使得他们不敢过于张狂。
有个官名叫八府巡按,大家咋一听,八府的巡案,官一定很大,其实这也是个芝麻官,往往是朝廷临时委派监察御史担任的,就相当于以前所谓的特派员,官极小,权极大。但就是这样,朱元璋还是不放心,于是他又建了一套班子,来监督都察院。这就是六科给事中。
对应中央六部,朱元璋设立了六科,各科设都给事中一人,官位正七品,左右给事中官位从七品。这些人的权力大到骇人听闻的地步。他们如果认为以皇帝名义发出的敕令有不妥之处,居然可以将敕令退回!而皇帝交派各衙门口办理的事件,由他们每五天检查督办一次,倘若有拖延不办,或是动作迟缓者,他们就要向皇帝打小报告,各部完成任务,还要乖乖的去六科销账,此外官员年终考核,这些给事中还要负责审核。
这些人的行为特点可以概括为:你要打我,我就骂你。这不是一句玩笑话,他们从不动粗(当然这是以前,后期动手是常有的事),全部功夫都在嘴和奏章上,你要是得罪了他,那就惨了,这些人骂人的功夫极高,都是饱读诗书之辈,骂人也有典籍来历,出自某典某条。如果你书读得少,还以为他在夸你呢。可能回家查了书,看到某个典故方才恍然大悟,连祖宗十八代也给人骂了。这种骂人不带脏字的功夫,实在厉害。这种独门绝技代代相传,到明末东林党达到了高峰,那可真是口水横飞,引经据典,用意恶毒却又言辞优美。
朱元璋搞来这群人后,他自己也很快就吃到了苦头。 有一件事可以说明言官们的可怕,洪武年间,御史周观政巡视南京奉天门,这里说明一下,周观政是巡城御史,属于最低层的监察御史。在他巡查时,遇见一群太监正领着一伙女乐往奉天门内走去。根据大明的内宫制度,女乐是不准入内的。周观政当即上前制止,领头的太监理都不理他,说了一句:“我有圣旨在身!”
按说一般人也就放他过去了,可周观政坚持说就是有圣旨也不得违背大明的内宫制度,坚决不准女乐入内。太监遇到这么个人,只好回宫禀报朱元璋。朱元璋苦笑一下,便传口谕,不再让女乐入宫,还特意加上一句,周观政你干得好,回去休息吧。无论怎么说,朱元璋已经仁至义尽,给足了周观政面子。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周观政死都不走,这个书呆子不依不饶,一定要朱元璋出来和他说,朱元璋明白自己选的这些人都是不会通融的。娱乐也搞不成了,亲自穿上朝服出宫进行安抚,对周观政说,你做得对,我已经反悔,不用女乐了。周观政听到后,才回家睡觉。
真是千古奇谈!皇帝口谕还不行,居然还要亲自出来道歉!我们在叹服这个书呆子的同时,不也应该钦佩他的勇气和正直吗,大明王朝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坚持原则的人,才能够延续两百年长盛不衰,应该说朱元璋搞的这个监察制度是相当不错的。
自古以来,就有言官的设置,这些人不管具体事情,他们的任务就是提意见,而历来的封建王朝也形成了一个传统——不杀言官。历史上无论多昏庸的皇帝,也很少有胆量敢杀言官的。所以在朝堂上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言官在下面说皇帝的不是,一点不给皇帝留面子,还洋洋自得,很有点你能把老子怎么样的气魄。而皇帝只能在上面一边听,一边咬牙切齿,想着明天就把你调个位置再整治你。
而御史和给事中制度到了明代中叶就变了一番模样,除了正常制约官员外,还有一项更为重要的任务,那就是限制皇权。所以在历史上出现过海瑞骂嘉靖家家干净、雒于仁骂万历酒色财气这种奇葩事情。
朱宏三作为明朝宗室,他的身份在起兵后确实给他带来很多好处。但是在获得朱元璋的政治遗产后,也将一些糟粕继承下来。其实在朱元璋设立给事中制度之初,并不是什么坏事,可是什么制度经过二百年也会完全变个样子。以前朱宏三可以独自下圣旨决定一些官员任命,那是因为朱宏三打着中兴明君的旗号,并且这几年朱宏三弄得还不错,不管对付满清还是永历朱由榔,都能节节胜利。
所以那些御史言官们对朱宏三的胡作非为也就睁一眼闭一眼,反正只要不太出格就可以。但是真要闹过分了,这帮御史言官也不会吝啬手中的权利。
这次王沄敢站出来说话就是御史言官再给他撑腰,因为朝中一半的御史言官都出自浙东,现在皇帝要胡闹,这帮家伙自然不能看着不管。
朱宏三也知道这帮家伙讨厌,所以为了绕过这些人,称帝伊始就在内廷成立了军机处,打得主意和后世雍正皇帝一样,你们大臣只要跪受笔录就好了,其他的什么都不要管,都是我皇帝做主。但是名为军机处,就要掌管军事,所以现在军机处的职能只局限于军事,其他政事还无权过问。
今天这个王沄蹦出来反对朱宏三,但是朱宏三还没办法收拾他,因为君权要受制约,万一圣旨被给事中封驳怎么办?那可就丢大人了!
正在朱宏三和王沄僵持在这的时候,边上侯恂已经将那个大肉馒头吃完了,并且将那碗汤也喝光了,这时侯恂打了个饱嗝,拱手说道:“陛下,臣年纪大了,吃完饭就想睡觉,臣请陛下恩准臣下去休息!”
朱宏三看侯恂出来圆场,打个哈哈说道:“哈哈,好!这一路上路途劳顿,侯先生也是有些劳累了,下去休息吧!”
侯恂起身后,来到王沄的身边说道:“王小子,老夫看你精神不错,搀扶老夫下去休息行吧!”
侯恂的身份地位比王沄强的不是一点半点,王沄的老师是陈子龙,陈子龙的老师是黄道周,而黄道周只是天启二年进士,侯恂可是万历四十四年。所以王沄不敢推辞,赶紧搀扶侯恂下去。
看到王沄走了,朱宏三也没了淫*人妻女的兴致,挥挥手让锦衣卫将这些满清降官带了下去,押回南京交给大理寺处置。
朱宏三看着王沄走出去的身影,他知道虽然王沄只是一个四品官员,但是自己就是不敢随意的处罚他,因为王沄身后站着整个文官集团,这个发展于隋唐、成型于宋元,到明代基本成熟的文官集团,他们才是自己一生的敌人。至于什么满清、西班牙人、宗室之间的内斗,这些都是肘腋之患,只有这些文人,才是皇权不可消除的敌人。朱宏三要想当一个伟大君王,必须要将文人集团压制下去。当然,如果朱宏三只想当万历那样的甩手大掌柜,这样的文人集团正是他需要的。
朱宏三心中暗道:老子在称帝时就说了和文人共治天下,但是这帮文人蹬鼻子上脸,越来越不像话了,难道真要老子学朱元璋大杀功臣吗?
朱宏三不知道的是,随着国内反对势力一一被消灭,北方的满清政权覆灭已成定局,他的主要对手已经从外部矛盾变成了和士大夫之间的内部矛盾,也就是中国古代三千多年也无法调和的君权和相权之争。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历史上早有定案,要不就是刘邦、朱元璋那样的大杀功臣,要不就是朱佑樘、朱翊钧那样做个傀儡皇帝,最后朱宏三能选择那条路走下去呢?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