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 第651章 深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51章 深渊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都没烧起来,以后的工作就很难开展了。
    这就是亚努什凯维奇已经意识到废除死刑是错误的,却不能更改的原因。
    鲁兹斯基和阿列克谢耶夫,一个是前总参谋长苏霍姆利诺夫的人,一个是前总司令小尼古拉的人。
    这俩现在都已经失势,所以鲁兹斯基和阿列克谢耶夫只敢上书,不敢公开违背亚努什凯维奇的命令。
    瓦西里处决逃兵也就罢了,居然连亚努什凯维奇派来的人都敢逮捕,这是将亚努什凯维奇的脸皮摁在地上摩擦,亚努什凯维奇绝不会善罢甘休。
    康斯坦丁当晚就给乔治发电报,请乔治施以援手。
    乔治直接给亚努什凯维奇发电报,问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派人逮捕苏沃洛夫公爵。
    亚努什凯维奇很快回电,他不是要逮捕苏沃洛夫公爵,而是请苏沃洛夫公爵前往北线俄军大本营,商讨后续配合作战的相关事务。
    在拿下布达佩斯之后,巴尔干战区和北线俄军胜利会师,接下来肯定要进行协同作战,这也是应有之义。
    乔治提醒亚努什凯维奇,做好自己的事,不要把手伸到巴尔干战区。
    俄罗斯帝国和德国不同,德军作战指挥大脑是总参谋部,前线指挥官是执行人,怎么打总参谋长说了算。
    俄罗斯总参谋长权利很小,怎么打是战区司令说了算,总参谋长只负责后勤协调工作。
    苏霍姆利诺夫时代,北线有伊万诺夫,对前线多少有点影响力,可以和小尼古拉争一争。
    到了亚努什凯维奇这儿,总参谋长的权力进一步缩小。
    亚努什凯维奇惹不起乔治,更惹不起尼古拉,一怒之下辞去总参谋长职务,洒家不伺候了。
    尼古拉挽留无果,遂任命阿列克谢耶夫接替亚努什凯维奇担任总参谋长。
    和凡尔登一样,索姆河在失去战役突然性之后,逐渐沦为阵地战,双方持续增兵,到8月初,英法联军的参战部队达51个师,德军增加到40个师,双方动用飞机近千架,在索姆河地区展开激烈厮杀。
    威廉二世对法尔肯海因的耐心终于耗尽,8月初,兴登堡取代法尔肯海因,担任德军总参谋长。
    兴登堡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是,将东线表现出色的鲁登道夫调往凡尔登担任总指挥官,全权负责凡尔登战役。
    这就有意思了。
    法尔肯海因担任总参谋长的时候,兴登堡和法尔肯海因唱反调,力主将攻击方向从西线调整到东线,先把俄罗斯帝国打垮,然后再回头打英法。
    在成为总参谋长之后,兴登堡却没有推翻法尔肯海因的决定,而是将鲁登道夫调往凡尔登。
    兴登堡复出后,鲁登道夫就开始担任兴登堡的参谋长,两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在北线将小尼古拉打得满地找牙。
    如果要将攻击方向从西线改为东线,兴登堡就不会把鲁登道夫调往西线。
    在接替法尔克海因的第一时间,兴登堡就要求立即停止在凡尔登的进攻,对前线进行调整,积蓄力量,等待更合适的时机再发动进攻。
    威廉二世不同意。
    凡尔登战役从2月爆发,一直打到8月,德军耗费物资无数,伤亡超过40万,如果毫无收获就此罢休,这对威廉二世的威信也将造成影响。
    兴登堡比法尔肯海因还是要聪明一些的。
    既然威廉二世坚决要打,兴登堡也不唱反调,炮击依然在持续,但是地面部队的攻击烈度骤然下降。
    鲁登道夫来到凡尔登之后,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对作战部队进行调整。
    凡尔登战役的主战部队德第五集团军,又名“皇储军团”,由德国皇储威廉担任荣誉总司令。
    出生于1882年的威廉皇储今年已经34岁,世界大战爆发之初,威廉皇储率领第五集团军驻扎在德法边境,顶住了法军的第一波进攻,为小毛奇执行“施里芬计划”赢得了时间。
    随着时间推移,威廉皇储的权力欲望越来越强,逐渐取得了第五集团军的实际控制权。
    这就有点搞笑。
    威廉皇储的军衔只是上校——
    行吧,俄罗斯没资格嘲笑德国,因为尼古拉的军衔也是上校。
    鲁登道夫希望威廉皇储离开前线,回到柏林,以发挥更大作用。
    威廉皇储不想回柏林。
    威廉二世春秋鼎盛,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皇储回柏林要生活在威廉二世的阴影下,还不如待在前线自由自在呢。
    威廉二世的身体虽然很好,奥匈帝国老皇帝却要撑不住了。
    老皇帝1830年生人,1848年继位,今年12月,将迎来他登基69周年。
    人均寿命只有35岁的年代,约瑟夫一世当皇帝就当了69年,人跟人真不一样。
    作为欧洲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他的生活和他的帝国一样悲哀。
    老皇帝的妻子是巴伐利亚公主伊丽莎白,他们一共有四个孩子,在度过了6年的幸福婚姻生活后,约瑟夫一世和伊丽莎白的婚姻,在第七年出现了问题。
    这一年老皇帝罹患柳病,并且将这个病传染给了他的孩子们。
    此后,约瑟夫和伊丽莎白的婚姻名存实亡。失去家庭的温暖后,约瑟夫将主要精力集中到国政上。
    不幸的打击接踵而至。
    先是约瑟夫唯一的儿子,奥匈帝国王储鲁道夫大公和情人一起自杀身亡。
    鲁道夫找情人的原因,是他把柳病传染给了自己的妻子,导致妻子丧失生育能力。
    九年后,皇后伊丽莎白遇刺,凶手本来是想刀意大利国王,但因为没钱买火车票去意大利,所以就杀死了伊丽莎白。
    鲁道夫大公自杀后,约瑟夫选择斐迪南大公作为帝国的继承人。
    1914年,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成为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接踵而至的打击让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痛苦不已,他曾对康拉德说:都死了,只有我不死——
    康拉德会说话,称奥匈帝国需要皇帝,所以上帝才没有带走他。
    约瑟夫回答:是的,是的,人生原来如此孤独!
    8月中,来自维也纳的消息表明,老皇帝约瑟夫身为身体健康原因,频频陷入昏迷,不久于人世。
    斐迪南大公遇刺后,奥托·弗朗茨大公的儿子卡尔被立为奥匈帝国王储。
    这又是一位志大才疏的典型,他的光辉事迹后面再说。
    如果斐迪南大公还活着,卡尔没有机会成为奥匈帝国皇帝,所以卡尔1911年和波旁-帕尔马的齐塔公主婚后,五年内生了四个孩子。
    对于卡尔来说,成为皇储完全是天上掉馅饼。
    可是卡尔并没有做好成为皇储的准备,所以在老皇帝身体无法处理政务后,卡尔开始以摄政王监国。
    这就是奥匈帝国这一年来,几乎毫无作为的原因。
    阿列克谢耶夫担任总参谋长之后,给乔治发电报,希望巴尔干战区趁奥匈帝国陷入混乱之际,加大对奥匈帝国的攻击力度。
    乔治以冬季将至为由,拒绝进攻。
    乔治也不知道帝国这些将军们是怎么回事。
    明明鹤蚌相争渔翁得利对帝国是最有利的,可不管是小尼古拉还是尼古拉,甚至阿列克谢耶夫,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进攻。
    现在德国和英法联军在西线打出脑浆子,帝国正好趁此机会进行调整,恢复实力,安抚军队,构筑防线等等等等。
    这么多迫在眉睫的工作,哪一项不比进攻更重要?
    阿列克谢耶夫给乔治回电,奥匈帝国皇储卡尔的立场并不明确,如果能借此机会逼迫奥匈帝国退出战争,俄军就可以将所有兵力集中到北线。
    如果能合并一处,阿列克谢耶夫愿意将所有权力移交给乔治,并配合乔治成为俄军总司令。
    乔治终于心动。
    同时又心情沉重。
    一直以来,军方将领都是尼古拉最坚定的支持者,不管圣彼得堡大公和官员们怎么折腾,军方将领对尼古拉的拥护,是尼古拉最大的底气。
    阿列克谢耶夫曾经担任小尼古拉的参谋长。
    小尼古拉现在在高加索军区。
    阿列克谢耶夫如果和小尼古拉没有联系也就罢了。
    如果有——
    怎么可能没有呢。
    乔治还没有给阿列克谢耶夫回电,克里米亚传来消息。
    今年春天,法庭判决尼古拉的妹妹奥尔加·亚历山德罗芙娜女大公,和爱登堡亲王彼得·亚历山德罗维奇公爵的婚姻无效。
    随后,奥尔加和非王室出身的军官尼古拉·库利可夫斯基订婚。
    同样是贵庶通婚,皇太后和尼古拉同意的很痛快,没有设置任何障碍。
    奥尔加太惨了,所有人都想让她的第二次婚姻能生活幸福。
    于是在一个月前,帝国皇室成员除尼古拉和阿列克丝之外,齐聚克里米亚,为奥尔加筹备婚礼。
    尼古拉在前线,无法抽身。
    阿列克丝作为皇后,居然对小姑子的婚礼不闻不问,这在充分证明阿列克丝的皇室矛盾无法调和的同时,造成了一个更严重的后果。
    乔治接到密报,以米哈伊尔为首的皇室成员,决定逼迫尼古拉退位,将皇位传给皇储阿列克谢,由米哈伊尔担任摄政王监国。
    与此同时,乔治还接到一个消息,圣彼得堡贵族和官员还有一个计划,和皇室的计划大同小异,不同之处在于,圣彼得堡贵族和官员希望由小尼古拉监国。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