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欧阳锋 - 283.第282章 287,苍天庇佑,灭金之战
五月初,关中天气日益干热。
华山上,洪七练了几趟虎魔炼骨拳,浑身皮肤变得一片赤红,额头满是汗水,头顶还冒出腾腾白汽。
他抹了把脸,抬头看看天空,见天空万里无云,不禁皱眉嘀咕道:
“已经到了冬小麦灌浆期,这么旱下去可不妙。”
他种过田,懂得农时,深知小麦灌浆期有多重要。
这时节雨水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少了会影响麦子灌浆,亏损产量,若阴雨连绵,麦子又会生虫害病,一样会影响产量。
所以最好一场雨下透,跟着又大晴一阵。
可最近大半个月,天天都是大晴天,天气也一天热过一天,这样的旱天,无疑很有些危险的苗头。
“洪前辈在担心什么?”
抱琴提着茶壶过来给洪七送凉茶,刚好听到了洪七的嘀咕。
“担心粮食减产。欧阳兄弟说秋收之后就将动兵,可今年关中看起来是个旱年,夏粮只怕要减产,秋粮恐怕也会出问题。”
洪七摇摇头,叹道:
“若是今年仍要动兵,民生怕是会大受影响。”
若是执意在秋收后出兵的话,军粮便得优先保障。
可粮食减产还要保障军粮,说不得就要压榨民间。
见洪七浓眉紧皱,一副忧心忡忡模样,抱琴不禁含笑说道:
“前辈多虑了。今日傍晚便会有雨水,粮食不仅不会减产,今年还会是个大丰年。”
“傍晚有雨?大丰年?”
洪七一怔,抬头看看天色,奇道:
“观天象、识气候的本事,我也略懂几分。远的不敢说,今明几日会不会有雨,我还是能辨出来的。以近期天象看,近来哪会有雨水?”
抱琴微笑道:
“大雍得上苍庇佑,不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至少在必要时,便一定会风调雨顺。”
“上苍庇佑?”
洪七本想说这说法太玄乎,可话到嘴边,却又想起了欧阳锋说过的一些话,一时不禁若有所思。
傍晚。
洪七站在院中,仰首看着天空。
空中仍是万里无云,不见半点风雨将至的迹象。
西边更是红霞灿烂,看起来明天也不会有雨。
“所以,我究竟在期待什么?”
自嘲地摇了摇头,正要回屋时,洪七双眼忽然蓦地瞪大,脸上浮出一抹震撼之色。
他紧盯着西边,就见那红霞漫天的西方天空,忽地凭空涌出层层黑云,以不可思议的疾速膨胀扩张,转眼便将西方天际整个遮蔽,之后又好似狂潮一般自西向东,汹涌而来。
不过片刻,那远在天边的黑云,便已漫过华山,之后继续向东滚滚涌动。
天色霎时暗沉下来,带着潮湿水汽的凉风四起,更有阵阵闷雷,从空中不断传来。
当一道闪电映亮那黑暗天空,瞪大双眼的洪七,甚至隐约看到了两道在云中穿梭舞动的修长身影。
那两道身影,竟像极了传说中行云布雨的龙神!
“眼睛瞪得太久,又被闪电晃了一下,看花眼了吧?”
洪七满心震惊,用力眨了眨眼,还抬手揉了揉眼皮,之后继续仰首,眼皮微眯,功聚双目,紧盯着那堆迭如山的黑云。
当又一道电光闪过,再次映亮云层,洪七敏锐的目力,竟又于惊鸿一瞥之际,看到了那两道宛若龙神般漫舞云中的修长身影。
“真的有龙?”
洪七大震,旋即,雨水漫空洒落,天地一片苍茫,视线受雨水阻隔,已再难窥得云中龙影。
但他还是仰首站在院中,任凭清凉雨水落到他脸上,身上,打湿他的衣襟,胸膛渐渐升起一股火热。
“大雍得上苍庇佑,必要之时,便一定会风调雨顺么?”
洪七怔忡许久,哈哈一笑:
“既如此,丐帮消亡,又有何憾?”
这一刻。
他开始无比期待,欧阳锋许下的那“天下无丐”的太平盛世。
时光倏忽。
秋收时,洪七离开华山,前往金国境内联络丐帮各分舵,准备策应大雍攻势。
大雍亦开始调兵遣将,只待秋粮入库,便出兵征伐。
金国亦于河中府、河南府积谷囤兵,严阵以待。
当一切就绪。
大雍的战争机器再次开动,兵分两路,一路渡黄河攻向河中府,一路出潼关攻向河南府,正式打响了灭金之战。
对于这场灭国之战的成败,欧阳锋没有丝毫担心。
他甚至只在誓师大典上露了一面,便返回洞天福地修行。
面对正值上升期,国势蒸蒸日上,兵精粮足,器械犀利,民心稳固的大雍,早已进入衰退期,且内部矛盾重重的金国,不可能有抵抗之力。
守城也好,会战也罢,在龙骑、狼骑、火器的降维打击面前,都将一触即溃。
这是任何名将,都无法弥补的巨大差距。
欧阳锋甚至还在洞天福地龙岛上划出了一块地,利用龙岛城堡现成的仓库,专门用来存储转运粮草。
大雍只需把大军粮草,先搬运进龙岛仓库储存,等到大军抵达一地,要用粮草时,再从洞天福地搬出来即可。
如此一来,雍国大军便可无需担忧后勤,肆意攻城掠地。
并且还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并省下海量运输损耗。
而省下来的运输损耗,又可用来赈济占领区百姓,安定民心,可谓一举多得。
欧阳锋完全可以说一句,灭亡金国的时间早晚,只看雍国大军行军快慢。
大军行军有多快,金国灭亡地就会有多快。
“这一年来辛苦你们了。我以茶代酒,敬你们一杯。”
洞天福地。
当大雍的两路大军,相继在河中府、河南府与金国大军展开会战时,欧阳锋则在忘忧山庄借小青小白的地盘摆宴,感谢她俩这一年来兴云布雨的辛劳。
正因有着她们相助,欧阳锋调运各地富余雨水,解关中旱情的大计方能顺利进行。
今年关中夏秋两季皆大获丰收,小青小白居功至伟。
小白柔柔一笑,浅饮一口美酒,柔声道:
“既为公子效力,这些都是我们该做的。”
小青则笑嘻嘻说道:
“既知我们辛苦,该当好生奖赏我们!”
欧阳锋含笑说道:
“想要什么奖赏?”
小青悍然道:
“便奖赏我们三天下不了床如何?”
这虎狼之语,令小白霎时羞红了脸颊,恨不得挖个洞把小青埋进去。
欧阳锋却是哈哈一笑,“这个可以奖给你们。”
这下小白不仅脸颊酡红,连耳垂、玉颈都泛出一层层浅浅玫红,羞得深深垂下螓首,眼里浮出水雾。
这一场晚宴,小白又喝醉了。
记忆也变得断断续续。
只记得,饮宴到最后,她和小青,好像都坐到了欧阳锋腿上,她坐在他左腿上,小青坐着他右腿,小青还噙着酒,要喂她饮酒。
欧阳锋却是没有喝酒,只含笑看着她与小青相拥对饮。
再然后,三人又到了浴池。
她身无寸缕,坐在欧阳锋身上,与他相拥亲吻,小青则潜在水中捣乱。
再来后,就到了床榻上。
那些模糊不清、断断续续的记忆,令小白羞赧难当。
可当欧阳锋自身后紧拥着她,与她紧密贴合时,那难以言述的安全与幸福,还是立刻充盈着她身心,令她忘却一切,在他怀抱当中沉沉睡去。
洞天福地中风和日丽,岁月安宁。
主世界大地之上,则是刀兵四起。
大雍的军队,好像奔腾不休的洪流,又如燎原焚天的野火,汹涌向前,不可阻挡,冲垮一切,吞噬一切。
河中府会战,金国一万铁骑、五万步卒全军覆灭。
河南府会战,金国十万骑兵尽灭。
一座座名城接连陷落,一个个县城甚至在雍军未至之时,便已改旗易帜。
女真贵人们惶惶不可终日,拼命调兵遣将,试图阻挡雍国大军推进,却始终都是徒劳。
金国朝堂开始议论南下找补,有人说挡不住大雍,难道还打不过弱宋?
大雍攻我,我便去攻弱宋,用弱宋的人口土地补充损失。若实在守不住北方,还可以鸠占鹊巢,占了大宋,借长江天险在南方偏安。
也有不少人表示反对。
说大雍灭金之后,难道不会一鼓作气继续南下,一统天下?偏安南方那是作梦!长江再险,能挡得住飞龙?所以,干脆退回辽东,乃至退回鸭子江边的龙兴之地。
辽东那等苦寒之地,大雍想来也不会感兴趣。大不了,向大雍纳贡称臣,作大雍的附庸属国便是。
金国朝堂争执不休,对战事则拿不出任何应对之策。
饱受压迫的各族百姓,则是欢迎鼓舞,盼望王师到来。
因为在征伐之前,丐帮弟子以及黄河帮众等大雍内应,就已在乡间暗中宣扬大雍政策。
分田分地,免息借贷种子农具,甚至还会帮助组建互助农社,共用耕牛,田税三十税一,不收杂赋,永不征发徭役……
这种种政策,听起来就跟画饼似的,百姓起初难免半信半疑。
然而金国为了备战,这一年来对民力可谓极尽压榨,金国治下各族百姓早已苦不堪言,哪怕大雍的政策听起来像是天书、画饼,可百姓心中,还是抱了几分期待。
而等到雍军杀到,等百姓们亲眼看到横推无敌的大雍军队,当真对民间秋毫无犯,甚至还拿出军粮赈济饱受压榨的贫苦百姓,在看到那貌似凶残的飞龙,并不如金国宣扬的一样日食百人,只钟爱烧烤牛羊,却也绝不擅猎百姓牛羊时,百姓无不欢欣鼓舞,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自古大军征伐,最麻烦的就是如何安抚民心。
倘若征服一地,却不得民心,则治理成本便会居高不下,不仅无法获得收益,反而要持续不断地投入,靡费无数,最终甚至可能被敌方抓住机会,打出反击,以至先胜后败,领地得而复失。
但大雍却并没有这样的顾虑。
明明拥有横推无敌的碾压级武力,却并不恃强凌虐百姓,单这一点,就足以令百姓感激——对受惯了欺凌压榨的百姓来说,你可以欺负我,却并不欺负我,那这就是恩情。
更何况,大雍军队不仅不向民间征粮,还反过赈济百姓。如此强大且爱民的军队,百姓感激之余,更会自发拥戴。
再加上随军文吏宣讲,确认流言传说中的大雍新政属实,占领地的百姓自然愈加期待拥护新朝。
这年头,可没有什么民族国家的概念,对最广大的底层百姓来说,国号叫什么不重要,皇帝姓什么不重要,甚至皇帝是哪个族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吃饱饭。
若是能够吃饱饭,还不受欺负,甚至拥有属于自己的田地,那更是只有做梦时才敢希冀的好日子。
大雍就这样,轻易获得了新领地的民心。
几乎是每至一地,便可迅速安定民心,建立有效统治。
当然,金国统治百年,还任用儒教,大宋又向金国称臣,以“南人归南、北人归北”之策彻底遗弃北人,以至不少北方士人,视金国为中原正统。
所谓国难之时必有忠良,忠于金国的遗老遗少当然也是所在多有。
不过大雍从不忌惮杀人。
不打扫干净屋子,清理干净田地,将来如何大展拳脚,大兴建设?
大军一路推进,也一路不停抄家。
抄家所得浮财,一部分补贴军用,一部分充入地方府库,一部分上交国库。
至于田地,则是部分分给百姓,部分充为国有,以作为将来立功将士的勋田。
至于皇家,分文不取。
皇室需要钱财么?
当然需要。
但没必要。
因为皇室背后是欧阳锋。
有欧阳锋在,欧阳家又岂会缺少世俗财富?
抄家总会伴随灭门。
不过黄药师听取欧阳锋意见,这一次刀子用得没像攻取关中时那般狠。
除了少数民怨极大的权贵,又或铁杆死忠金国的士人非杀不可,其余大多数遗老遗少,都先充入役营做苦役,将来则准备发配边疆,去开拓土地,教化野人。
这个世界很大。
西域、金国、宋国加起来,也只是整个世界的一小部分。
如此大的世界,那般广袤的土地,白白荒着多么可惜?
那些不肯顺从大雍新朝的遗老遗少们,便正好作为拓殖先遣。
当然,拓殖四方那是后话。
毕竟如今这时代,连沿海、西南、巴蜀、辽东都还有大片区域未曾彻底开发,更何况海外?
而金宋两国加起来,也才一亿三四千万人口,这点人口,也还太少。等到统一之后,还需要大力开发内部,繁衍人口。
拓殖四方,乃是未来的百年大计。
入冬之后,金国已至穷途末路,遣使和谈。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