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包国维,我真没想当大文豪! - 第307章 海明威要学我?
第307章 海明威要学我?
“这”史沫特莱也有些语塞。
她脑海之中不由得浮现出无数的画面。
来到华夏之前,史沫特莱已经从各种报道和资料之中,做好了看到惨剧的准备,并且做了许多心理建设。
可到了华夏之后,她依旧被彼时惨不忍睹的灾民以及社会情况震惊了。
从那之后,史沫特莱心中便升起了一个想法。
用自己的声音以及写作,为这片广大土地上面的民众以及进步人士呐喊,呼唤起全世界的有识之士支持他们。
这也是她专程来采访包国维的原因之一。
史沫特莱心头一酸,她在沪市这两年,也看到了许多进步人士的无力感,看到了这个曾经辉煌异常的民族,如今在泥潭之中挣扎,这无疑是让人感觉到痛苦的。
但她不愿意看到,眼前这个男人消沉,因为正是他的作品,给无数人带来了力量。
所以,史沫特莱认真地说道。
“你错了包先生,你的作品是可以拯救这个国家的,文字的力量是无限的,文字是可以杀人的,也可以救人的。”
“当然.”史沫特莱迟疑了一下,因为她想起了,对面这個男人在沪市曾经遭到的迫害。
无论是《回答》还是《老人与海》,哪一本不是对迫害的强烈回击?
所以她斟字酌句地说道。
“或许,您需要应该稍微圆滑一些,将保全自己放在首位。”
早在刚刚,他们两个人的交流就全部改成英语了,所以这些句子的表达,史沫特莱都很流畅。
包国维却是摇摇头说道。
“我并不是失去了希望。”
作为历史的后来者,包国维再清楚不过,后续历史该会如何发展,知道这个民族终将迎来崛起。
可是有什么用呢?
“我知道会有黎明,我告诉他们会有黎明,可是我不能够马上让他们看到黎明,这便是我的苦楚。”
“我不能够让他们看到黎明”
史沫特莱愣了一下,有些被这句话给震撼到了,她愣了好半天,才连忙用钢笔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这句话。
并且在上面画了一个圈圈。
“您已经做得足够好了,您或许不知道的是,您的作品已经在国际上得到了极大的评价。”史沫特莱摊开手,努力地说道。
“例如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先生,您应该知道他的,是一名苏联文学的优秀青年人,他创作的作品《静静的顿河》在苏联取得了极大的影响力。
在看到您的作品《活着》之后,他还在真理报上公开支持您,在苏联宣传你的作品,并且表示《活着》为《静静的顿河》下一部,提供了许多灵感。”
对于这个消息,包国维还是有些诧异的,《静静的顿河》这部作品从1928年出版,再到1940年四部全部完成,整整历时了十二年。
消耗了十二年,肖洛霍夫才创作出了这部旷世奇作,并且在196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没有想到的是,在历史的进程之上,自己的作品竟然无意间,影响到了这部作品的创作。
他礼貌地说道:“感谢史沫特莱小姐带来的消息,这个消息对我来说很激励,也很重要。”
老实说,从张学良那边回来之后,包国维虽然得到了对方保护安全的承诺,可对于东北方面的防御工作,很明显,对方根本没有听进去了一点。
这让包国维感觉到了无比失落。
自己或许跟其他穿越者完全不一样?
就如同后世美国电影《蝴蝶效应》,主人公不断想要回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事件总是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回到他原先的轨迹之上。
可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历史吧?
历史的大潮,从来不因为一两个人物而改变。
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
这可能才是历史的本质。
“当然,这是我的荣幸,您或许不知道的是,不仅仅是肖洛霍夫先生表达过对于您的喜爱,还有无数的西方作家表达过对于远在东方的包先生的喜爱之情,您的作品影响力是空前的,所以希望您能够继续创作”
史沫特莱微笑着说道,随即像是想到什么似的,突然提道。
“还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美国的新闻上面出现,包先生或许不知道。”
“名人?”包国维挑了挑眉毛,老实说也并不是他臭屁,对于这些名人的反应,他还是挺在乎的。
毕竟那可都是出现在历史书以及课本上的人物,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某种意义上,也是对于自己的一种肯定。
可这个人,却让包国维差点摔到椅子下面去。
“说起来倒是很有意思,我偶然间看到一份美国地方报纸,一位叫做海明威的美国青年作家,因为您的那本《活着》,说一定要写出一本媲美《活着》的魔幻现实主义题材作品。”
“谁?”
“海明威啊。”
扑通~
一阵桌椅剧烈撞击的声音传了出来。
史沫特莱有些意外地看着对面,正想要去扶起包国维,却发现对方已经自己撑起来了。
不免诧异地说道。
“怎么了?包先生难道认识海明威先生?”
包国维心中在呐喊。
何止是认识!连自己的这部作品都是参考人家的!
他那个汗啊!脸上肌肉抽动了一下。
倒反天罡了属于是,海明威还要学我?
一想到自己这部《老人与海》,便是参考他老人家二十年后的作品,包国维脸上就有点羞红。
不过好在,自己这部作品,基本上只是参考了对方原著的框架,百分之八十都是属于自己的内容。
不然包国维还真的没啥脸面去美国了。
“没没有。”包国维脸上露出尴尬地笑容说道。“只不过,我在租界有一个外国朋友,也叫做海明威罢了,一时间有一些诧异。”
“在西方世界,重名的人是很多的。”史沫特莱笑着捂嘴说道。
“能否给我讲讲这位海明威么?”
包国维升起了好奇心,1899年出生的海明威,此时才31岁的年纪,正当年富力强。
根据包国维的了解,高中毕业之后,在报社的工作经历,让海明威开启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史沫特莱思索了一番说道。
“我倒也不是很了解,只知道这是一个具有丰富经历的男人,他曾经参加过世界大战,在战争中见识到了战争的残酷,甚至还在战争中救助了一个伤兵,以此得到了一个勇敢勋章,如今似乎是在美国乡村过着田园生活,也时常有过创作。”
“至于他的作品.”
史沫特莱笑着摇摇头,如今的海明威在美国文坛初露锋芒。
《太阳照常升起》被称作“迷惘一代”的代表作之一。
可那个年代的美国文学界兴盛,作品层出不穷。
海明威目前还实在排不上号。
所以史沫特莱并没有过多关注。
只不过,偶然间看到之后,觉得这个人的经历很有趣,又联系上了包国维,便拿出来说一说,没有想到包国维会这么感兴趣。
包国维没有再说什么。
海明威真正大火,要在1940年之后了,一部《丧钟为谁而名》获得了普利策奖,从此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了。
两个人谈天说地,逐渐熟络起来。
交谈之间,史沫特莱深刻地感觉到了眼前这个年轻人的人格魅力。
并且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这样评价包国维。
“抓住主要矛盾,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拳头和脑子,缺一不可包先生的这句话令我受益匪浅印象深刻,我想能够遵循这样定理的人,今后一定能够取得极其辉煌的成就,后来的一切也证明了我当时的猜测.值得一提的是,几年之后我在苏区之中,也听到了相似的话。”
“包国维的理论和知识是令人钦佩的,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创作的过程,这些故事令我感觉到震撼。
他让我感觉到了一个东方文人的智慧和魅力,谈话中每每都能够了解到许多知识,这些知识少见于报纸以及我看过的任何一本书。
当然,后来所发生的一切,实在是令人感觉到惋惜,只可惜我并没有那个机会回到当时,提醒他。”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