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之恋 - 第08章 经学大师郑玄(上)
公元前207年,淮河东岸有三个南北排列的村庄,分别是前郑公、后郑公和后店村。
当时,有郑姓人家在此耕种生活,此地西邻淮河,北靠砺阜山,依山傍水,山清水秀。
其东南田野广阔,是天然的风水宝地。
东汉顺帝永建二年七月初五,名扬海内外的经学大师郑玄郑康成就诞生在隶属于高密的这块风水宝地上。
郑家祖上曾经显赫过,其远祖名叫郑国,字子徒,是孔子的弟子,其后世封为朐山侯。
郑玄的八世祖郑崇,字子游。为高密大族,西汉哀帝时官至尚书仆射,《汉书》中亦有其传。
郑崇为人刚直不阿,很受哀帝的信任和重用,常与宦官、幸臣董贤等作斗争,后来遭佞臣诬陷,惨死狱中。
之后,郑氏家族日趋败落。
到了郑玄出生时,他的祖父郑明、父亲郑瑾就已经潦倒到以务农为生了。
郑玄天资聪明,自幼喜好读书。
其父看在眼里,很是欣慰。于是,倾其所有支持他求学。
他从小就学习书数之学,到八九岁时就精通了加减乘除的算术。不但一般的大人比不过他,即便是读书人,不专门学习书数者也赶不上他。
到了十二、三岁,他已能诵读和讲述《诗》、《书》、《礼记》、《易》、《春秋》这些儒家“五经”了。
同时,他还喜欢钻研天文学,并掌握了“占候”、“风角”、“隐术”等一些以气象、风向的变化而推测吉凶的方术。
郑玄自少年时就确立了学习经学的志向,终日沉湎于书卷中,一心向学,孜孜以求。
他不尚虚荣,天性务实,有一件小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十一、二岁的时候,他曾随母亲到外祖家做客,当时客人很多,在座的十多位客人都衣着华美,打扮得焕然一新,一个个言语清爽,夸夸其谈,显得很有地位和派头。唯独衣着朴素的郑玄默默地坐在一旁,似乎身份和才学都赶不上人家。其母见状,感到面上无光,便暗地督促他出头露面,显露点才华,展现点智慧和神气。郑玄却不以为然,他对母亲说,这些庸俗的场面“非我所志,不在所愿也”。
席间,外祖父来到孩子们中间,问他们都读过什么书、习过什么艺。
孩子们大多说,“习武”,有的还当堂演示起来。
只有郑玄沉着地答:“读《左氏春秋》,演《九章算术》”。
外祖父听后一愣,随即出题测验:“小园荷塘藕芽生,日长一寸露峥嵘。屈指一满三十日,夜来蓦然起秋风。去水六寸吹折断,新蕊斜垂染水红。茎蕊之间八寸整,荷塘深浅谁知情?”
在其他孩子冥思苦想尚不知如何解答之时,郑玄已脱口对曰:“一尺四寸。”
外公惊喜地连连夸赞:“神童、神童……”。
郑玄在如饥似渴的学习和实践中,不但迅速地成长起来,而且还用其过人的睿智帮助乡邻解决了不少困难。
有一天中午,一村人要刨倒一棵四周都住着人家的参天大树打造家具。
为提防树倒下后砸坏邻居房屋,便请来一个有学问的高人,帮助估量估量此树的高度,好确定一下放倒大树的具体方位。
那个“高人”绕树一圈儿,叹曰:“度树之高,其难不若量天乎?”
围观众人都笑了:“‘量天’,那不得用‘量天尺’!可是咱上哪去找根能量天的尺子呢?”
这时?,郑玄刚好和一群孩子放学路过。他灵机一动,走上前大声说:“我有‘量天尺’!”
村人都知道,郑玄岁数虽小,却智力超群。于是,都好奇地围着这个孩子,看他如何行事。
只见郑玄不急不慢地取来一根木杆,让村人量出它的长度后,直插在树旁的地上。又说:“请分别量一下这杆子和大树影子的高度……”
人们还未解其意,郑玄已经根据他要的几个数据,算出了树高并胸有成竹地讲解道:“在同一时间里,这树影是木杆影的几倍,树高不就正好是这杆长的几倍吗?”
众人听了,恍然大悟,无不赞叹。那个有学问的老人更是捋着胡子连连自叹不如。
从此后,小郑玄更加孜孜以求地探讨学问,因为他常常帮助村民解决一些难题,其“神童”的名头也逾叫逾响亮了。
一天,督学来巡查乡学,他一不考察夫子的学识,二不查阅学生的作业,只是别出心裁地叫孩子们做一幅《牧牛图》。
孩子们按照督学的要求纷纷动笔绘制起来,郑玄却因旁听督学和夫子侃古谈今入了迷,而忘记了作画。
眼看时间到了,督学和夫子才终止谈论,等候学生们交卷。
郑玄此刻方反应过来。情急之下,他先在纸上斜画了一根长长的贯穿纸张上下的墨线,在右上方抹了一缕粗粗的黑杠,又在中间用笔错落地点了几点,最后,在右下角端正地提上《牧牛图》三个大字和他本人的落款,匆匆交了上去。
督学大人一看,愕然不解地问:“牛和牧童呢?”
郑玄小手指点着画面,坦然曰:“这里的草吃得只剩几簇草茬茬了,牛就向前去了。看,这还有一段牛尾巴露着嘛!牧童拉着这条长绳子也只好跟着上前,这不,还没走过来呢!”
“好,好……你真是个天才!”督学由衷感叹道。
郑玄16岁的时候,不但精通儒家经典,详熟古代典制,而且通晓谶纬方术之学,又能写得一手好文章。
当时朝廷的统治者相信灾异、符瑞之说,把各种自然灾害视为上天对人类的惩罚和警告;而把自然界罕见的一些现象,如禾生双穗、珍禽异兽出现等,看作上天对人们的奖励和对“政治清明”的赞赏。
为了证明统治者的行为符合天意,朝廷便鼓励地方官府将“符瑞”逐级上报,借以神化和歌颂封建统治,麻痹人民。
但当时的吏治已经坏透了,州、县官吏大都是白囗,写文章也难以象个样子。
这一年民间有人献瑞,不同的两棵秧长到一起结了一个瓜,称为“嘉瓜”;一枝禾稻结了两个稻穗,谓之“嘉禾”。县里要讨好上级,就将“符瑞”的情况写成公文并加上颂辞上报。
无奈官吏鄙陋无文化,写的东西实在拿不出手,只好请“神童”郑玄来改写。
郑玄写好了公文,又写两篇颂辞,倍受县吏的赏识。郡守认为郑玄是少有的奇才,不愧“神童”之名,后来亲自为他主持了“冠礼”。
郑玄对方术之学的研究也很有心得,成名很早。
据《玄别传》记载,郑玄17岁时,有一天正在家里读书。忽见刮起了大风,他根据自己掌握的一些方术来推算,预测到某日、某时、某地将要发生火灾。
于是,他立即到县府去报告,让政府早做准备。
到了某日某时,某地果然发生了火灾,但由于早有准备,并没酿成大害。
这件事不胫而走,郑玄又被当地视为“异人”。
郑玄18岁时,由于家境贫寒,生活困苦,已经没有条件让他不事生产继续专门攻读了。迫于生计问题,他不得不出仕,充任乡啬夫之职。
汉代地方政府实行郡、县二级制,县以下设乡、亭、里、什、伍等,一般是五户为伍,十户为什,百户为里,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乡啬夫是乡一级地方小吏,掌管诉讼和税收等事。
郑玄在担任乡啬夫期间亦为民做了许多好事。
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