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 - 第二百七十六章 庞大的计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总办,制造局仿造出来的1200吨水压机先供给造船厂,满足他们加工船体所用。另外,新船坞最好是设立在长兴岛上,要尽量考虑到将来扩建的困难,事先都设想好。新船坞最好能够在长与宽上满足两万吨轮船修造,设备都要用新型设备。只有拥有不断建造大轮船的能力,凭借廉价的人力成本,才能在国际市场形成竞争力。另外,明年试着建造一艘油轮,就是运送成品油或者原油的专用轮船。目前美国之星财团对石油的运输很头疼,从荷属东印度运输的都是原油,运送到美国的炼油厂去。如何设计一款专门用于运输石油的轮船,我会提供一些建议与帮助,但最主要的是要靠我们自身的研发能力。油品运输将来也是一大重头,咱们的航运公司后来居上,就要在这上头下功夫。希望到时候全世界的油轮大半都是由我们制造。而且我们永远不能满足,将来咱们还要造军舰,造自己的军舰,造自己的战列舰。”
    油轮基本都是大吨位,后世数万吨十数万吨的油轮很普遍,有了造大型油轮的经验,将来造航空母舰也有帮助。
    中国太缺乏大型船只的建造经验,在中国暂时还没有能力建造大型战舰的时候,在国内还没有大型轮船需求之下,或许向美国之星石油公司乃至洛克菲勒等大型石油托拉斯提供大型油轮的建造方案,依靠建造大型油轮来累积大型轮船的建造经验,锻炼培养技术人员,这是最好的办法。
    张士衡与薛策简直就要兴奋到发抖,造自己的军舰,战列舰,这是所有中国造船业上下的梦想,他们已经等待了多年,渴望了多年,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这一天。
    今天李安生给他们带来的冲击太大了,简直难以想象,之前将李安生当成贼一样防着,此刻却恨不得向他跪拜。
    二期船坞才是重中之重,将来很有可能会承担建造战列舰的任务,所以,对于船坞设在长兴岛,薛策也是认同的。
    “我正在向美国方面争取美国太平洋海军的订单,哪怕从千余吨的炮艇起步,逐渐造巡洋舰,重型巡洋舰,然后造战列舰,不急,一步步来。在这个过程中,咱们的内燃机工厂要迅速发展起来,将来民用的千吨以下的小轮船全部分包给民间造船厂,以此来扶持一大批的民族造船业,我们光是卖内燃机,获利也不会少,还节省了人力物力,能够专注于大中型轮船的建造,专注于军舰的制造。”
    美国太平洋海军的订单,这是什么概念啊,哪怕是常驻在吴淞口与菲律宾的美国军舰前来维修保养,改造,也是一笔相当大的利润啊,更何况美国每年都要订造些炮艇、巡逻艇、鱼雷艇之类的小舰艇,耶松船厂就接到过美国太平洋海军的订单。
    薛策的眼眶都热了起来,眼神滚烫,要是李安生说的都能实现,那么他虽死无憾。
    可是,李安生还提到了三期船坞,他的意思是将来要考虑到造船业迅速发展,出现十万吨以上的船舶,甚至是更大吨位的巨型轮船,所以船坞要尽量留足余地。
    “长兴岛地方够大,咱们最起码要圈出3里左右的海岸线来,任何方面都要放宽余地。将来技术更新换代频繁,我们需要在码头上建各种工厂与技术局,这些也要考虑在内。”
    长兴岛南岸有深水岸线近20公里,水深十二至十六米,最深处达二十二米,宽度为1000米左右。水情稳定,没有泥沙淤积,适合建造码头、港口机械、造船、修船、物流中转基地。后世可是能够停靠30万吨级轮船,而且进出方便,这里是个天然的可以发展海洋装备产业的重要基地。
    将新船坞开办在长兴岛,能够更好的保密,将许多手段隐藏起来。
    在张士衡看起来,长兴岛与宝山相望,李安生要在宝山办一个年产50万吨粗钢的大型钢铁基地,对于江南造船厂也很有帮助。
    从今后的发展来看,制造局的钢铁产能将逐步满足制造局本身所需,江南造船厂的钢铁需求都将依靠宝山钢铁基地——如果这个钢铁基地能够顺利开办起来的话,张士衡始终抱着怀疑态度。
    李安生来来去去都是大手笔,在制造局便是如此,只是还没有看到实效。
    说来说去,还是那台3500吨的水压机震慑了他,让他彻底信服,李安生有这个手段与魄力。
    但愿李安生建立的一个庞大的框架,不要因为根基不足而倒塌,如果真的能够一步步实现,国家富强有望。
    薛策此刻却在盘算着,需要多少资本才能够完成如此庞大的计划。
    即便不算三期船坞,一期的四个船台,以及二期在长兴岛的新船坞,光是如此就能使得江南船坞的资产增值二十倍。
    光是一期四个船台以及配套设施的投入,就起码在500万两银子往上,这实在是笔大数字,光是江苏与两江衙门拨款,截留朝廷的海军开办费,以及从洋人那里抢税收,或许银子是够的,但还要造船,还要添置其他家当,林林总总,都是钱。这可是个无底洞,一般人还真坚持不下来。可想到李安生是个能人,薛策多少有些期待。
    “一期船台赶紧建,资金不足,上市融资。我准备结束上海并无证券交易所,股票却大行其道的零乱局面,正式开办上海证券交易所,让华商企业都能逐步上市融资,得到全社会的助力。”
    的确,光是凭借拨款、贷款等方式,根本就无法满足大型工程大型项目的资金需求,也不稳妥。还是上市融资比较有效果,虽然比较新式,但是最起码已经有了橡胶股票的先例,上海富余资本对于橡胶股票的追捧,也让李安生看到了在上海成立证券交易所的契机。
    虽然橡胶股票崩盘之后,会极大的打击上海的投资股票热情,但是低潮之后正式一个破而后立的良机,若是上海的证券交易所在现在开业,股票上市,很容易给热潮吞没,外国资本兴风作浪,扰乱整个市场秩序,如此反而得不偿失,李安生不想去凑这个热闹,还是低调点好。
    开始股票市场必定萧条,但这正是李安生所需要的。
    这对一些小型民族工业是很有好处的,也让他们多一个融资渠道。
    除了向亲朋好友借债,银行借款也是民族工业开始常用的融资渠道,但银行的基本做法是“嫌贫爱富”,以风险控制为原则,这是由银行的业务性质决定的。
    对上海滩的华商银行来讲,由于资本薄弱,它主要是针对熟悉的企业有信誉的企业,包括同乡等各种关系户,它一般不愿冒太大的风险,因为银行借款没有利润要求权,所以对风险大的企业或项目不愿借款,哪怕是有很高的预期利润。
    相反,实力雄厚、收益或现金流稳定的企业,比如打出名气的,虞洽卿、张謇之类,是银行欢迎的贷款对象。
    因为以上特点,银行借款跟其它融资方式相比,条件苛刻,限制性条款太多,手续过于复杂,费时费力,另外主要也是借款期限相对较短,长期投资很少能贷到款。
    即便能贷款成功,对于一些想要大跨步发展的民族工业来说,额度相对也小,通过银行解决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全部资金是很难的。
    特别对于在起步和创业阶段企业,贷款的风险大,是很难获得银行借款的。
    像朱志尧,即便有了那份两条3000吨海轮的订单保证,华商银行依然疑虑重重,不敢一下子贷出与求新机器厂资本额度相当的资金,还是李安生替朱志尧介绍了吉祥银行,才借到了款子。
    “其实上海、江浙等地的富余资本很多,大部分都要么存在外国银行,要么放在地下银窖里头家中库房里头,只有小部分在华商银行、钱庄都金融机构之中。如何将这些富余资本从外国银行挖出来,从国民手中挖出来,加以利用,就要想各种办法。中国通商银行、四明银行、浙江兴业银行等十余家华商银行与钱庄、票号,准备联合成立一家规模能够与外国银行抗衡的上海银行,中华钢铁公司的资金都将存入上海银行,带动上海富裕资本向上海银行的流入。同时,上海银行还将发行金融债,进一步壮大规模,挤压外国银行的生存空间。中华钢铁公司、中华航运公司甚至我们江南造船厂都将通过上海银行与大通信托公司来发行公司债,贷款、交替控股、公司债、持有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金融债,企业发行信托产品,企业内部募股,社会私募债,各种金融方式都要运用起来,使得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互相依托,打造上海乃至中国最为庞大的资本集团。”
    金融债券这个设想是李安生深思熟虑之下做出的,并不是他想要标新立异,而是反复思考当前华商银行的生存问题,以及壮大问题,面临的强大的外国银行可能的阻挠与压制,必须要想出奇招来。
    上海银行发行金融债的话,能够较有效地解决银行由于大规模周转以及向民族工业提供贷款导致的资金来源不足和期限不匹配的矛盾。
    李安生设想,上海银行的资金有三个来源,即吸收存款、向其他机构借款和发行债券。
    就目前来说,吸收存款以及向其他机构借款暂时还行不通,至少大笔款项还不现实,外国银行牌子老信誉好,其他机构借款的话只能向户部银行等这样的官办银行来借款,一时之间上海银行孤军奋战,得不到太多的支援。
    存款资金的特点之一,是在经济发生动荡的时候,易发生储户争相提款的现象,从而造成资金来源不稳定。
    上海银行开办之初就会遇到这个问题,要防备外国银行的恶意挤兑之类的阴谋。
    向其他小型华人商业银行或户部银行借款所得的资金主要是短期资金,而上海银行往往需要进行一些期限较长的投融资,比如新兴的民族工业,甚至是江南造船厂,这样就出现了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在期限上的矛盾。
    想来想去,还是发行金融债比较妥当,债券在到期之前一般不能提前兑换,只能在市场上转让,从而保证了所筹集资金的稳定性。同时,发行债券时可以灵活规定期限,比如为了江南造船厂、民族机械工业、民间钢铁厂等一些长期项目投资,可以发行期限较长的债券。
    因此,发行金融债券可以使上海银行筹措到稳定且期限灵活的资金,从而有利于优化资产结构,扩大长期投资业务。
    至于金融债的市场前景,李安生还是很乐观的,他之所以要将中国通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到牵扯进来,除了是要抱成团共同发展,还是想要利用这些中国富豪大族背后的影响力与人脉。
    靠着这些大家族的影响力与威信,自然有民间信誉存在,到时加以引导与宣传,自然会有效果显现。
    李安生虽然没有见到张謇,但是在南通的张謇还是主动的拍来电报,支持上海银行的成立,表示将会全力配合。
    像张謇这样的企业家有很多,他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他们的企业要想做大做强,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靠山,需要有强大的银行支撑,上海银行寄托了他们的希望。
    他们要想不小打小闹,想要放开手脚的扩张,就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上海银行给予支持。
    对于李安生提出的公司债,他也很感兴趣,企业融资需要多方面的渠道与办法。
    如何让地窖与库房中的死钱变成活钱,就需要更多的办法,来引导民间的投资。
    过去张謇这样的有信誉的大企业融资,主要是通过亲朋好友,宗族相借,向钱庄等金融机构短期融资,快速便捷,向华商银行融资同样如此,缺乏一个中长期的融资方式。
    不是不想,是张謇他们没有这个实力,银行与钱庄也没有这个实力,至于向外国银行融资,那只是在找死。
    像他们这样的大企业有时还寻找战略合作者,向关系亲近的个人或家族招商引资,这也是一种股权融资,但它不通过公开市场发售,是一种私下寻找战略投资者的融资方式。
    企业想要做大,必须要有中长期的融资方式,无论是信托产品也好,公司债也好,或者其他手段,这个时代能够立即应用的,李安生都想要拿出来尝试一下。
    不大胆拼命,怎么能搏得过那些财大气粗的外国银行?尤其是汇丰银行这样的巨无霸。
    公司债是由企业发行的债券,企业为筹措长期资金而向一般大众举借款项,承诺于指定到期日向债权人无条件支付票面金额,并于固定期间按期依据约定利率支付利息。
    李安生的打算是先让求新造船厂之类的优秀民族企业上市,然后发行公司债,凭借求新造船厂这些企业的迅速壮大来起到示范效应。
    不仅是激励那些想要有一番作为的民族资本家,也是在激励那些有富余资本的国民,将钱拿出来,让钱生钱。
    有个稳妥的吃利息之处,总好过于将钱变成地产房产以及古董等死物,也好过于外国银行的超低存款利息。
    关键如何来诱导这些死钱一步步的让那些保守的土老财们肯拿出来,这是个大问题,总要有个几年的时间,让土老财们看看各种金融债券的红利。
    李安生想要在一战前大力扶持民族工业,来获取战争红利,但是没有战争的刺激,又无法使得民族工业获得前所未有的良机,大量的盈利,使得他们能够轻松融资。
    这倒是个可笑的矛盾,人家土老财们不见兔子不撒鹰,可李安生又希望先让鹰飞起来,自己抓兔子,多抓兔子。
    也幸好从橡胶股票上头能狠狠的捞上一大笔,获得了宝贵的资金,不然他的大手笔还真的大不出来。
    美国之星财团的反哺必经也有限,自身也需要发展,李安生更多的只能靠自己的力量。
    想来想去,除了证券市场,还是扶持自己的银行更为关键。
    上海银行必须尽快壮大起来,向外国银行发起冲击,挖外国银行的墙角,此消彼长,然后战而胜之。
    汇丰银行鼎盛时有两亿多两银子的存款,这想想就叫人眼红发疯啊。
    上海银行要是有这两亿多两银子的存款,别说是中华钢铁公司、中华航运公司以及江南造船厂这样庞大的融资,就是其他的民族工业,李安生也能大力扶持一番。
    这两亿多银子可基本都是中国人的民脂民膏啊,就这么的给洋鬼子利用起来,反过来成为剥削与压榨中国人的工具,这怎能叫人忍受下去。
    不过,李安生辛苦设下的陷阱,汇丰银行已经一只脚踏了进去,中华橡胶公司的股票基本上完成了转手,汇丰银行为首的银行团花费了四千多万两银子的代价,得到了中华橡胶公司手头剩余的所有股票。
    消息传出,橡胶股票立即止跌反弹,连续上涨三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