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柄 - 第四六七章 道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权柄 作者:三戒大师

    第四六七章 道义

    <!--go-->

    第四六七章  道义

    但昭武帝岂会轻易罢休?他不过是暂时蛰伏,等待机会罢了。

    一个月后,机会来了。从南边传来消息,是秦雷将奄奄一息的景泰帝救活,并借此成为楚国皇帝的私人大夫,达官贵人的座上嘉宾,还和某位公主不清不楚,颇有些乐不思蜀的意思。

    昭武帝的爪牙顿时来了精神,对秦雷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批判,也第一次将矛头直接对准了他。

    御史言官们列出了秦雷在楚国的三大罪状:

    其一曰‘救敌’,明明楚国皇帝看眼就要去找他爹了,你却把他救回来,这不是‘救敌’是什么?

    其二曰‘通敌’,你可是秦国的殿下啊,怎么能跟楚国的干部勾勾搭搭呢?通敌!一定是通敌!

    其三曰‘投敌’,我们理解你,年纪轻轻的肯定需求旺盛,你可以去那种地方嘛……听说神京的姐儿比中都的可强多了。但你不该去找楚国公主啊。虽然说尚公主可以为国争光,但娶不会来就是倒插门,不是投敌是什么?

    这三大罪状其实都不算什么,因为都可以解释为是为了救回太子不得已而为之的。却是将秦雷从神坛上拉下来的不二法宝……看看吧,你们的偶像不是那么完美,他也会趋炎附势、私生活还不检点!

    虽然不能将秦雷打倒,却可以将其看似坚固无比的装甲凿开一道缝隙。更重要的,是为后续的参劾铺平道路,制造气氛。

    而且在这两个月中,昭武帝进一步清洗了同情秦雷的官员,将一帮忠实鹰犬引进了朝堂。

    果然紧接着,各种弹劾他的奏章便到了,从小时候偷看邻居大妈洗澡,到私铸兵器企图窃国,五花八门的罪名应有尽有,若是都坐实了,足以将其千刀万剐一万遍了……当然,昭武帝是不会同意诛九族的。

    这次帮秦雷说话的人少了,明显少了。一来许多强硬派已经回家种地去了,二来官员们也不能为了一个归期杳杳的殿下,而几次三番的得罪陛下吧。所以他们又一次沉默了,但其意义却与上次完全相反。

    就连在上次起到关键作用的田大学士也没有说话。他居然着帮秦雷顶了两个月,已经够意思了!就算蒋老太爷,也说不出自己的不是来。

    昭武帝得意的穷追猛打,示意他的打手们再次参劾。除了伯赏别离、麴延武以及秦守拙几个所谓‘骨干份子’之外,这次还加上了胥耽城、卓文正两个‘爪牙之士’。

    一时间阴风怒号、浊浪滔天,大有将隆威郡王这庞然大物倾覆的趋势。

    这便是整个事件的第三阶段,昭武帝终于占据了绝对优势。

    就在他以为自己胜券在握、大局已定时,有一群愤怒的人爆发了。

    这些人品级极低,最高的不过从六品;年龄也不大,最年长的不过四十出头;而资历更是浅薄之极,齐刷刷的都是本年进士出身。

    好吧,正如大家所料,就是昭武十八年的进士们。这些人都算是秦雷的学生,朝廷给秦雷脑袋上扣屎盆子,就等于也往他们脑袋上扣。而且秦雷给他们的印象极好,无论是赈灾事件、请愿事件、还是后来的春闱大典,他始终都站在柔弱学子们的身边,帮他们抵御着来自奸相的攻击。

    等中了进士当了官,这些新科进士了解了朝廷的旧习,才知道是因为有了五殿下无声的庇护,他们这些有才学、没出身的小举子才能高中皇榜、进士及第,才有了今天。

    这种感激之情到了顶点,便是无原则的崇拜,以及无所畏惧的捍卫。

    所以他们决定为五殿下申冤。但大伙都是人微言轻怎么办?不要紧,总比年初当举子时的分量要重些吧……当初光着脚都不怕穿鞋的了,现在穿上鞋了,就更不怕了。

    这些家伙已经上班半年之久,竟然还没有被前辈同化,可见秦国官方的新人入职教育是多么的失败。

    便有几个领袖人物开始串联,做这事儿他们都是轻车熟路,没几天便联名写就一封奏折,上书皇帝陛下,要求停止对隆威郡王殿下的诬蔑攻击,并立刻恢复名誉……好歹现在也是国家干部了,当然要先按规矩来,规矩办不来的,再用不规矩的法子也不迟。

    但那封有二百五十人签名的奏章石沉大海了,朝廷的大人们该干嘛干嘛,弹劾骂人一样没耽误。事实证明,就像很少有人拿豆包当干粮一样,也几乎没人把这些菜鸟当回事儿。

    但至少他们自己把自己当回事儿……要知道这些进士是相当富有抗争精神的,见来规矩的果然办不了,立刻不规矩起来。还是老法子,承天门前跪坐请愿,倒也算是轻车熟路了。

    不过昭武帝始终没有放松对这些家伙的监视……毕竟都是有案底的,让皇帝陛下很难放心啊!所以在他们出发的前一天,昭武帝便得到了消息,顿时大惊失色。他对于士子们春天那次示威仍记忆犹新……竟然连老奸巨猾的文彦博也抵挡不住!

    所以他不能让历史重演,因为这次灰头土脸的会是他本人。

    在士子们出发之前两个时辰,圣谕终于下来了:‘暂停对隆威郡王及其同党的追查,一切待其归国之后再做定论。’

    这可算是整个时间的第四阶段……矛盾被暂时压制了下来,但昭武帝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时间推移,又过了一个月,秦雷坠崖身亡的消息又传回了国内。

    昭武帝如释重负,再也没有丝毫估计……其实他之所以首鼠两端,还是因为惧怕秦雷的反攻倒算。谁知道一个掌有兵权、势倾朝野的王爷能干出什么事呢?

    但现在好了,祸害死掉了、天空晴朗了,秋后算账的时候也到了。在短短七天内内,大理寺接连羁押了商德重、辛骊桐、涂恭淳等九个新科进士中的领袖人物。

    随后昭武帝颁下谕旨:着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三司会审隆威郡王结党谋逆一案、并授予其任意传唤并羁押相关人员的权利……

    这算是第五个阶段,在历时三个月后,这场由昭武帝暗中策划发起的,对秦雷集团的清算,终于走到了了明处。其大小爪牙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誓要将秦雨田及其党羽搞倒搞臭,遗臭万年。

    这五个阶段共计一百天左右,对大秦的朝政走向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大史学家范仲淹将其称为‘百日逆流’。

    一番为国尽忠,几次死里逃生,就换来这么个局面。秦雷只能说,那位专门在背后下黑手的皇帝,实在太不要脸!太王八蛋!太狗娘养的了!

    即使他是自己的亲爹,秦雷也会这样说,更何况他还不是自己的亲爹。

    反击!秦雷需要一场干净利索的反击,来一扫阴霾!提振士气!收拢人心!打击对手!

    但他没法去烧昭武帝的宅子,因为那地方叫皇宫;也没法去威胁昭武帝的儿子,因为那些家伙是他的弟兄;更没法去敲昭武帝的闷棍,因为他管那家伙叫父皇……

    因为给人家当了儿子,秦雷最擅长的黑道招数,居然统统失效。无限郁闷之余,只好放下刀枪拿起笔,用最不擅长的方式反击……他本想上书自辩的,但发现自己实在不是那块料,搜肠刮肚也写不出几个字来。

    这也不能怪他,作为一个从小到大作文不及格的家伙,除了写检查比较拿手之外,别的统统不在行。但他绝对不会给昭武帝写检查的,根本咽不下这口气。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当这趟南楚旅行到达了最后一站——巴陵城时,秦雷不禁脱口而出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灵感顿时从天而降!

    感谢文正公!感谢九年制义务教育!感谢可恶的语文课代表!

    这才有了秦雨田名垂千古的《岳阳楼记》。我们之前便说过,这是一篇政治性很强的文章,也是秦雷在政治生涯中写就的最玄妙一笔,十分值得通篇去解读:

    一开篇说‘昭武十八年冬,途径巴陵郡’,这句话十分耐人寻味,因为若是从神京城合理合法出发的话,直接从大江中游的江夏城北上襄江归国便可,根本不会经过上游的巴陵城。但为什么会‘途径巴陵’呢?那是为了隐晦的点出,自己乃是逃亡归国。这叫开篇表明心迹,干脆利索的驳斥了关于自己‘通敌’‘投敌’‘叛国’之类的诬蔑。

    然后第二段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段是写景,但那不是重点,重点是写景抒情,带出下面的……牢骚。

    第三段乍看也是写景,但只要稍一联想,便会明白,这是他自身处境的写照:所谓‘霪雨霏霏,连月不开’是指昭武帝对朝臣的迫害打压持续数月之久,以至于朝堂上‘阴风怒号’,仁人义士皆被‘浊浪排空’、贬谪拘禁。以至于‘日星隐耀,山岳潜形’让这些贤臣忠良无法为国家效力。

    取而代之的是‘薄暮冥冥,虎啸猿啼’,一群奸佞宵小沐猴而冠、胡作非为,把个大秦朝堂折腾的阴风阵阵、鬼哭狼嚎。在这种逆流下自然‘商旅不行,樯倾楫摧’,朝政都无法正常运转,国家时刻蒙着巨大的损失。

    想到这种情形,他不禁‘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正所谓近乡情怯,既想尽快回到祖国,但又怕有人向陛下进献谗言,使自己落得个凄惨境地。以至于‘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把此时进退两难的矛盾心情刻画地淋漓尽致,让人不禁在深切同情之余,也要问一句‘到底怎么办?’

    结果他笔锋一转,一改前文的沉重,竟转而想象起春天洞庭湖上美景:‘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心头的阴霾也一扫而空,变得‘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很显然他是想通了什么,才会‘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

    人们在替他高兴的同时,也不禁要问,你到底在这天水一色的洞庭湖前,想通了什么?

    没有再卖关子,他的答案掷地有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秦雨田不会因为个人的得失荣辱而改变赤子之心。无论是高居庙堂、还是远在草野,我都会为大秦、为百姓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进亦忧,退亦忧。’无论进退,始终如一。

    ‘然则何时而乐耶?’你要问我何时能放开一切、过两天轻松日子?我告诉你不可能。因为我已经发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今生以身许国,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

    发出这震耳发聩的誓言后,他又用一个极具蛊惑性的问句结尾:‘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即使找不到有志一同的伙伴,我也会坚定的走下去……

    我们无法去估计,在秦雷今后的道路上,这篇文章,这个誓言,这句感叹,给他带来了多少忠勇之士的誓死效忠,为他赢得了多少支持拥护,帮他攻陷了多少坚城深垒,使他避免了多少看似不可避免的损失。

    但我们却可以确定,秦雷通过这一手漂亮的‘斗转星移’,将其在昭武帝面前的先天劣势彻底扭转了过来。他不再是一个不听话的儿子,而是一个碧血丹心的忠臣!

    在天下百姓朴素的认识中,忠臣是大大的好人,对付忠臣的大臣都是奸臣,对付忠臣的皇帝也是昏君。

    这就是道义的高度。

    道义有多重要?孟轲老师教导我们:‘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也就是说,若是丧失了道义,就连你三姨都不待见你;反之,若是道义站在你这边,道上兄弟都不敢欺负你。

    君不见古来皆是如此:

    商汤之道乃是讨伐夏桀之无道、还百姓以安宁;周武之道亦是商汤之道。

    秦始皇之道因其可终结天下战乱,还百姓以祈望百年之太平;汉高祖之道乃是接始皇之余泽。

    魏武帝、周世宗之道亦是始皇帝之道,而晋武、隋文、唐高之道不过是汉高祖之道尔。

    而今天下纷争二百余年,道之何存?谁又能得道?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看到了道,一种不同于甚至超越前人的道。也许其传遍天下之时,便是秦雷得道之日吧。从那以后,他也许会经历许多艰难险阻、面临无数生死考验,但他只会越来越强大,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这就是道的力量。

    第四六七章 道义在线阅读

    <!--t;

    第四六七章 道义

    -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