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689章 王文龙的实力
此时天下虽然多有女诗人,但是大多数都是风尘女子,如沈一修这样出生名门又在诗坛上展露头角的女诗人却是不多,宋一韩按下心中的羡慕问道:“夫人如今还在写作吗?”
沈宜修涵养高,不喜欢卖弄,只是笑着回答:“也不如何专心写,只是平时闲了还会赋些。”
就在这时,门突然被推开,阿难跑进饭堂,扑进沈宜修怀里道:“阿娘,阿娘,我要坐大海船,阿娘带我去坐大海船吧!”
沈宜修喜欢的抱起王阿难道:“小阿难怎么了?怎么要阿娘带你去坐船?”
李国仙跟在后面笑说:“他呀,想一出是一出。”
宋一韩问王文龙道:“这位敢不就是海中仙?”
王文龙笑着点头:“这也是我家夫人,名叫李国仙,海中仙是她的笔名。”
李国仙的长相比沈宜修还要艳丽一些,宋一韩都不敢直视。
王文龙问道:“阿难是不是在京城待的无聊了?怎么突然又说要坐海船?”
“这么小的孩子哪会无聊,”李国仙皱眉道:“丫鬟跟他量尺寸要做在北边过冬的衣服,听说要穿厚衣服,他就不愿意了,说坐船,其实是想回福建老家去呢。”
王文龙点点头:“国助那边也不知今冬要不要北上,如若要回家,倒是可以坐他的船回去。”
宋一韩听着几人谈话,很快就傻眼。
过去宋一韩只知道李国仙颇有才名,对于她的家世并不了解。听着王文龙和两老婆谈话之间提到李旦和李国助,宋一韩才知道李国仙居然是李旦的女儿。
李旦可是八闽最大的海商,每年都要在奏折上出现的人物……怪不得王文龙的生活如此优渥。
说实话,今天之前宋一韩的确佩服王文龙的才华,他很喜欢看王文龙所写的专业书籍,王文龙的几本小说也很合他的胃口。
有这些书籍打底,王文龙肯定算是名士了。加上王文龙还有“八闽第一谋士”的称号,这足以让宋一韩不仅仅把王文龙当成一个词臣。
可即便如此,王文龙毕竟没考中过进士,官路不正,宋一韩对王文龙还是有些心理上的优越感的。
但是看着王文龙一家生活在如此豪华的园宅邸中,家里两个老婆都是有名的才女,甚至他还是李旦的女婿,宋一韩心中的优越感瞬间就难以维持了。
此刻在宋一韩眼里,王文龙已经成了在福建黑白通吃的地头蛇:岳丈是福建最大的海主、自己参与台湾开发、还做着福建巡抚的幕僚,而王文龙在此基础上甚至一路混到京城、连皇帝都对他青眼有加,有这种背景的人物谁敢轻视?
吃过午饭之后,王文龙又回到书房继续写作,宋一韩也跟着王文龙回书房。
宋一韩上午一直在读书,此时才发现王文龙书案上已经又放了一小点稿子,有些惊奇王文龙写的有些快呀:“建阳如此写作一上午,能得多少文字?”
王文龙回忆了一下,说道:“今天上午写了两章。”
“仅仅一上午就写了两章!”宋一韩不禁惊讶。这年代的文人写一本一百多回的小说,都得精雕细琢三五年,换算下来一天也就写几百字而已,而王文龙一口气就写了两章四千多字……
“建阳每天都能写四千多字?”王文龙早就习惯了此时文人对于他这个网络时代人写作速度的惊讶,笑道:“今天下午还要写《东人平生录》,估计忙活到晚上又能得个三章吧。”
宋一韩目瞪口呆,这就是一天五章上万字了,这写作速度也太快了……
宋一韩忍不住问道:“建阳每天都如此忙碌吗?”
王文龙却是摇头:“我今日正是因为空闲才坐下来写书,并不忙碌呀。”
这真不是王文龙在装,对他来说这些小说的内容早就已经记在脑海里了,无非是根据大纲写出来而已,全程并不需要费什么脑筋。
可在宋一韩听来,这真是装了一个大的。一天写一万多字还不叫忙碌?照这速度,一本西游记两个多月就写完了。
宋一韩半信半疑时,王平保急急忙忙进屋,对王文龙道:
“文龙,京城物理社那边派人来通知,实验田准备好了。”
“这么快?我还以为至少要十天时间呢。”王文龙笑着对宋一韩道:“我明日要去外边做事,这下可没得休息了。”
宋一韩心中好奇,如果一天写一万字都算休息,什么工作对王文龙来说才叫劳累?
“不知建阳明日要去做什么事情?”
王文龙回答道:“我要去物理社做人参的育种实验。”
宋一韩问道:“不知我可否跟建阳一块去参观参观。”
王文龙一愣,点点头笑道:“参观也无妨,只是有些枯燥,闻远若要看时,可明日一早到我家来,我们一同过去。”
第二天宋一韩就跟着王文龙一起到了京城物理社的实验田上。
这地方已经被龙和盛公司征用,王喜为了保证实验田的安全,还专门找关系调了京营在附近守卫,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是由京城物理社来做的,但动手进行日常护理的许多也都是内官。宋一韩如果不是跟着王文龙,根本都进不来参观。
一到地方宋一韩就见王文龙换了一身短服,钻进草棚里头。
王文龙没有种植相关的经验,脑海中所存有的不过是一些过去为了做人参科普视频而查的资料,所讲的内容当然很有价值,但要直接用在产业上,却显得有点太宽泛了。
“人参耐寒、喜阴凉,适宜种在排水良好,腐殖质较多,含磷、钾较多的沙土上。”文章中如此介绍,但是具体的磷钾含量却没有给出数字。为了保证人参的出苗率,王文龙只能自己实验。
好在人参可以全年播种,给了王文龙足够的实验自由度。
王文龙到田地中仔细的翻垄,和物理社有种植经验的成员小声商量着土壤的情况,王文龙脚下这片实验田的每一块土壤都是从京城周边各县运来的,由不同比例的沙壤土和灰化棕色森林土掺成,且整块实验田的土壤都仔细翻动过,确定其中没有虫卵。
除了土壤不同之外,实验田里还要实验磷钾肥的施放比例、覆土厚度、要不要加稻草覆膜等等影响因素,甚至为了人参出苗,王文龙还盖了一个土大棚。
明代已经有最原始的大棚技术,不过这年代没有透光材料,所以大棚不可能完全和外界隔离,只能通过掀开棚顶的方式进光,而在人参的出苗期,王文龙还打算试验无光状态下能否通过提高温度和湿度来提高人参的出苗率。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