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 第84章 可回收商业火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4章 可回收商业火箭
    向平没有说话,神色中隐约露出不服气,因为这份可行性报告是他们组的博士主笔,然后他来把关的内容。
    陈元光的意思说白了就是这份报告不太行,没有考虑到经济效益。
    问题是科研项目,本身看重的就不是经济效益。
    能在某些指标上全球领先,有助于发文章才是他们实际想要达到的效果。
    学术界只有文章这一个衡量指标。
    光是冲着陈元光发的那么多nature和science,向平完全认可陈元光的能力,但这能力和电子雷达压根不沾边,你有什么资格来对这种项目指手画脚。
    向平心想,现在这世道是怎么了,他们申请项目千难万难,而现在的年轻人不过是做了点和载人航天沾边的人体冬眠项目,就有这么多国资愿意掏钱赞助。
    他不是否认人体冬眠技术的研发难度,而是认为这种大型项目,需要的能力和普通研究需要的能力不太一样。
    他越想越觉得不是滋味。
    当陈元光表达对项目意见时,这种感受愈发强烈。
    “元光,来说说看你的想法?”毛可比向平更能看得开,他反而有耐心听陈元光的意见。
    “我大致看了下,你们原本是打算分三期,第一期的核心目的是对月球表面进行探测,相当于是作为未来载人登月的一部分。
    然后整个三期计划下来,是希望能监测太阳系乃至更远的星体情况。
    我的建议是专注于太阳系内,把雷达监测范围缩小,我们可以考虑s波段。
    构建s波段的相控阵雷达,并且增加射频光纤传输来增加深空跟踪的效果。
    通过两者结合来构建深空星体的测绘雷达,这样可以直接测绘星体表面的地理、水文特征。”
    为什么华国复眼要把探测范围做的足够广,因为雷达天线阵列去跟踪和捕捉近地天体,这个技术有非常久的历史,早在1980年以前,nasa就建了雷达阵列做这件事。
    他们到2022年一共跟踪了接近三万颗近地小行星。
    如果单纯只是做这件事,就很low,而伱扩大探测范围,然后说自己极大程度扩大探测边界,达到国际顶级水平,这能给外行很牛的感觉,觉得这钱没白花。
    我们又在某一领域实现了突破。
    至于是否有必要,没人关心,突破了就是好事。
    陈元光的实用主义让他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效率优先,不需要为了追逐某一指标的全球领先而去探测太多庞杂信息。
    不如把有限范围内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
    陈元光提出的思路是2030年之后,nasa优化他们雷达天线阵列采取的方案。
    毛可听到这里有点兴趣了:“怎么样做能让射频光纤稳定下来,这是个难题。
    另外测绘雷达应该采取什么方案,如何规避掉和探测雷达之间信号冲突问题。”
    整个过程基本上都是毛可在问,陈元光在答,从原理上解答了毛可的疑惑,至于具体能不能做出来,陈元光也不清楚,这得看毛可以及燕京理工大学电子雷达所的实力了。
    陈元光也没实操过,所以需要依靠高校的实力,不可能所有领域都自己从零开始做。
    陈元光估计光靠燕京理工大学还不够,还得把燕京航天航空大学和华国科学院给拉上一起,因为这是截胡了nasa未来的解决方案,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而整个小行星挖矿是系统性工程,需要数万名科研人员配合,他们不一定都是光甲航天的员工,这种合作模式可以是投资,可以是收购,可以是供应商关系。
    陈元光认为自己要把控关键节点,像雷达相阵就属于关键节点,如果能按照陈元光的意思优化出来,那么登陆小行星的成功率能够有所提高。
    如果用老一套解决思路,一些容易被登陆的小行星,很可能发现不了。
    “你觉得怎么样?”毛可问。毛可内心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太厉害了,本来以为只是投点钱,结果对方在前沿技术和雷达阵列设计上的水平非常高。
    向平很惭愧:“他说的一些术语我都只听过,没有深入了解。
    我听到后面觉得很吃力,只能大致懂他什么意思,想怎么做,至于具体能不能做出来,我不确定,原理上没有什么问题。
    落地的话,我们确实没有这么做过,加上需要天线模块的厂商配合。
    他们得把精度定位做到非常高的水平,需要搭配低相位失配天线阵列和16t的天线开关,我不确定有关航天工业是否能跟上。
    这属于硬件层面的问题,算法层面,自动识别,图形补缺,表面地图水文的生成。
    数据量够不够大,算法是否能模拟出来不好说。”
    这个说白了就是雷达探测到的数据由人工智能算法来做补全,和验证码补全有点类似。
    毛可笑了笑:“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来,按照他的方式,这次我们能做不小的创新。
    像他说的那个低相位失配的雷达设计方案是可以用在军工上的,能把我们现在的雷达探测精度提升一个等级。
    包括他说的模型,如果能做到他说的效果,那能提高主动防御能力。
    光是冲着这个,我们就得去尝试尝试。”
    毛可眼睛里的精光在闪烁:“难怪国家这么重视他,愿意给他投钱。
    他是开创性的人物。”
    毛可给了陈元光非常高的评价:“我去趟部里,我先把消息和部里通气,看他们怎么说。
    大概率陈元光的方案会通过,通过之后整个项目的保密等级要再提高两个级别。”
    毛可和向平虽然也没太听懂为什么这么设计,原理是什么,但是作为行业内专家,他们好歹能听懂个大概,林甲那是完全没有听懂。
    她觉得自己就是个安静的美少女,和一帮理工科技术宅在一起,至于发生了什么,她连意思都听不懂。
    “其实你可以不来的,你只要知道我们要做这件事就行。”陈元光见林甲还没回过神来说道。      林甲觉得这工作挑战性太大了,在挑战她的极限。
    “虽然我听不懂,但是我多来来,早晚有一天能听懂。
    如果我全程不参与,那我在光甲航天没有意义,我没有辨别能力,难道每一笔投资,每一个并购项目都要你亲自去谈吗?”
    陈元光这次来燕京就只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和毛可聊华国复眼项目,希望成为这个项目的出资方,获得项目的控制权,二来是收购一家火箭发射的公司。
    短期内可以靠spacex,长期还是得靠自己,自己要有货。
    最好的方式就是收购。
    陈元光知道学文科的要做航天领域的投资不容易,有太多专业课的内容要补:“好,我们和申海沟通一下,你平时可以去交大补补课。
    去交大航空航天学院补一些基础课,后续我给你安排。”
    林甲内心是拒绝的,拒绝的话已经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好”
    陈元光接着安慰道:“你也别有太大的心理压力,你当成是科普课去上,主要后续你要做投资的话,即便有专门的团队,也需要你自身有一定的判断力。、
    我不可能每个项目去把关,我只关注最终项目呈现的效果。”
    陈元光对光甲科技的架构设计很简单,研发部门由他亲自负责,投资并购部门由林甲负责,他只提需求,具体是高校还是企业实现,就看谁更符合条件。
    现在是因为刚起步,公司运转没有进入正轨,所以陈元光需要同时顾及研发和投资。
    “姚先生,我们想要收购东方空间,我们愿意按照2亿rmb的市值来完成这笔收购。
    你可以选择套现离开,或者选择置换成光甲航天的分红权。”陈元光和林甲来到此行的第二个目的地东方空间在燕京的研发中心。
    姚松在这等着他们。
    同样身为大学毕业就开始创业的创业者,姚松的经历已经够传奇,本科清华毕业之后创办做ai芯片的公司,然后在18年作价3亿美元卖给了赛灵思。
    东方空间是姚松的第二个创业项目,做的方向和spacex主要盈利项目一样,可回收商业运载火箭。
    只是和陈元光比起来,这些成就变得不够看了。
    身为业内人士,姚松之前就知道陈元光的宏伟计划,他对这个计划抱有不知可否的态度,认为太难成功,太遥远了。
    也是因为陈元光之前的成功案例,让投资人愿意赌一把他是华国马斯克。
    这次见到之后,陈元光的开门见山反而让他产生了些许好感,对年轻创业者来说真诚显然更有效。
    “光神,我不缺钱。”姚松很给面子,也很能玩梗:“小行星挖矿这个命题太大太大。
    我估计再怎么短都需要二十年才能看到初步成果落地。
    而我做的可回收火箭,有成功案例在,华国有蓬勃的火箭发射需求,有一流的人才,我们估计两三年就能拿到不错的成果。
    我们创业的时候就拿到了五千万融资,等明年我们的第一款火箭发射后,最少能融到5个亿,我没有任何理由要卖公司。
    不过我们可以合作,光甲科技有什么发射需求可以找我们。”
    陈元光知道对方是天才,天才都有傲气在身上,会拒绝很正常,“我们只接受收购,短期内合作有spacex。
    长期的话,如果你们不出售,我们会换其他目标,如果大家都不愿意出售,那光甲航天会自己招人来做这件事。
    你也说了可回收火箭有成功案例在前,只需要跟着别人的步伐做就好了,东方空间做的不错,光甲航天同样可以做。”
    陈元光很平静地说出满是威胁的话,光甲航天的资金体量,放到华国的这个细分领域来就是鲨鱼,是要吃肉的。
    姚松同样信心十足:“我们很快就要发射第一款固体运载火箭了,已经开始做百吨级的大范围变推力液体发动机研制。
    我相信我们还是有一定时间上的优势,这种优势能够吸引到一部分资本入驻,光神,欢迎光甲航天成为商业火箭领域的新玩家,我觉得我们会竞争很长一段时间。”
    陈元光见对方意思是很明显的拒绝,丝毫没有受到他威胁的影响,而且别说收购,连投资机会都不给他,那也没什么好谈。
    “不一定,我们还会去和星际荣耀、蓝箭航天这些同样在燕京的商业火箭公司聊聊。”
    “他们在研发上的实力绝对不如东方空间,光神,与其收购他们,不如另起炉灶。
    这些公司都是结果还没拿到,沾染了一堆大公司病,我没夸大,你去看了就知道。”姚松语气坦诚,脸色淡然。
    等走完一圈,其他几家也一样,对他的到来很欢迎,都是创始人亲自来迎接面谈,谈到收购,要么开了陈元光压根不可能接受的天价,要么直接拒绝,大家都觉得这个领域很有前景,不想这么早就退常
    “看来大家都很看好商业火箭领域,没有哪家愿意把公司卖掉的,都觉得自己的公司能成为下一个spacex,spacex我都打算干掉,更别说你们这些公司了。”陈元光对跑了一天没有什么结果很无奈。
    他觉得自己是给他们机会,如果他做这一行,最多一年就能有成果。
    未来时空里,spacex这类火箭的发射数据都属于是历史资料,模型和芯片设计图更是要靠电子图书馆来找。
    陈元光本来都计划是,收购一家商业航天公司,然后让这家商业航天公司来做可回收火箭,他会提供模型和芯片,来提高回收精度,做到比spacex还更低的成本。
    然后光甲航天负责这一块的研发部门则做更先进的方向,电推进火箭。
    现在看来,稍微有点希望的方向,大家都觉得自己手里的璞玉里面有宝玉。
    “不过这样也好,先从大家都能理解的领域做出一些成绩来,让投资方有信心。
    后续拉投资也更容易。
    一来就搞雷达阵列,大家很难明白你这么做的意义。”陈元光心想。
    今天先更4k,今天没有了,有点卡文。。。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