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二百八十五章 总兵于修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楚帝国承顺二年三月十九日,罗志学站在临湘城外,看着前方不时腾起一团火光,传来隆隆声响的临湘城。
    自从昨天,也就是十八日正式发起进攻,这已经是第二天了。
    这两天时间里,楚军干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逐步肃清明军在城外的各防御节点。
    临湘城内的明军,并没有选择了传统守城的方式,直接龟缩在城墙背后,而是选择了主动在城墙外侧挖掘了壕沟,并依托城外的几处地势比较高的小山头构筑了几个突出部小堡垒,在上头部署了将军炮等小型火炮。
    如果楚军不拔出这些突出部的话,贸然出动大量步兵直接攻击,那么就会遭到这些突出部的猛烈火力拦截,进而导致伤亡惨重。
    昨天一战里,楚军已经陆续攻克了三个明军的突出部节点,不仅仅攻克了这三个突出部,同时也歼灭了驻防在这些地方的明军千余人。
    不过自身伤亡也有一些,前后伤亡了大约两百多人。
    通过这种伤亡对比,其实也就能够看的出来,临湘城内的明军在选择了修筑大量防御工事是起到了极大的效果的。
    进攻一方的楚军明明拥有绝对的火力优势,但是楚军的火炮里,野战炮对这种壕沟为主的堡垒效果非常差。
    只有臼炮才能够对这些壕沟堡垒里的明军造成杀伤,但是受限于这年头臼炮所发出的开花弹的威力,整体杀伤效果也非常有限。
    其实针对这种壕沟类的工事,哪怕是后世的榴弹炮都很难说给守军造成致命的打击,更别说现在这种十七世纪水准的火炮了。
    真正要攻克这些地方,往往最后还是需要步兵们冲上去肉搏作战。
    而这个时候,盔甲的重要性也就体现出来了,当双方步兵们接近并发生混战的时候,装备更多,更好盔甲的一方,往往也就能够获得更大的战术优势。
    三个突出部,最终都是楚军依靠绝对的火力优势,掩护楚军里的突击部队里的重甲兵们冲上去大杀特杀,最终才拿下来的。
    第一天拿出来了三个突出部后,第二天战斗依旧。
    楚军继续通过炮击压制,步兵推进的方式逐步蚕食并夺取明军在城外的堡垒。
    而经过了一天的作战后,楚军也吸取了更多的经验,一线军官们也搞出来了不少的新战术新战法进行作战。
    比如说就有前线将士,为了能够在自己躲在壕沟里,同时杀伤对面壕沟里的明军,特地把十八斤臼炮的榴弹都拿出来,然后选出臂力巨大的士兵投掷出去。
    后来干脆是直接用做出了火药包进行投掷。
    这也就是最为原始的手榴弹了。
    看到这一幕后,罗志学直接吩咐了军械部的军官,让军械部立即展开手榴弹的相关研究,并且尽快拿出来堪用的手榴弹。
    随即又吩咐军政部那边,准备挑选数百身强体壮,臂力过人,心理素质过人的士兵,用以编练一个专门投掷手榴弹的部队。
    罗志学没说要大规模生产手榴弹,然后再给普通士兵大规模配属。
    这不太现实。
    首先这年头火药昂贵,手榴弹因为装药的缘故同样也昂贵,大规模批量装备的话成本太高,根本不可能大批量装备。
    再次则是这年头的火药威力一般般,如果要确保手榴弹威力的话,那么手榴弹的体积和重量都不会太小,这重量一上来,那么寻常士兵可能就无法投掷太远了。
    最后手榴弹肯定还是会采用直接点燃火绳引发的模式,同时掷弹兵点燃火绳后还不能直接扔,因为火绳燃烧需要时间,太早扔过去的话,万一被敌人捡到再扔回来,岂不是要完蛋……
    所以需要在恰当的时间再投掷出去,这意味着操作风险非常高,甚至比现在的臼炮操作风险还要大,对他掷弹兵的心理素质要求非常高。
    因此,选用一些身强体壮,臂力良好,同时心理素质过人的士兵作为专门的掷弹兵是非常有必要的。
    至于给普通士兵使用,用不起不说,而且很容易出现敌人没炸到,自己却是被炸死一大片的情况。
    搞手榴弹和掷弹兵,这是罗志学临时起意,甭管后续有没有大用,先搞了再说。
    不过他也不准备在这方面投入太多的资源和心思!
    战争利器,还得是火炮,尤其是大口径火炮。
    手榴弹,这充其量是战术性武器,而火炮却是战略性物资,两者的重要性不在一个层面上。
    临湘城十九日的激战进行到下午,楚军开始收兵的时候,临湘明军在城外的所有突出部堡垒都已经丢失了。
    明军之前在城外,主要是东以及北,南三个方向一共构筑了大小九个突出部堡垒。
    这每一个堡垒都是有壕沟进行联通,并能够和城内进行联系。
    但是经过两天激战后,这九个突出部都被楚军给一一攻克。
    更重要的是,明军丢失的不仅仅是九个突出部,更有三千士兵以及一批部署在城外的轻型火炮。
    临湘城内,湖广总兵于修文阴沉着脸!
    两天,只有两天,城外各堡垒都已经告破,折损将士三千人,大小火炮五十多尊。
    这仗还怎么打?
    身侧的湖广右参议王兴怀同样带着忧愁道:“唉,这楚贼枪炮之多,厚甲之多,比我们之前预料的还要更甚啊!”
    “于总兵,如今城外各堡垒已经失陷,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王兴怀转头看向于修文,于修文则是深吸了口气后道:“后续我们依托城墙死守,怒管如何,我们都至少要坚守十天以上,这样才能够等到足够的援兵!”
    “我们之前已经送出了紧急求援信,援兵集结再加上赶路,十天左右就能到。”
    “不管如何,未来十天内我们都要守住。”
    王兴怀没有去问十天后如果援兵还不来怎么办。
    因为就算是他自己也知道,按照城外贼军猛攻的情况,如果十天后援兵还不来,他们临湘城守军肯定是要完蛋的。
    如今城外可是有五六万贼兵,火炮数百尊啊。
    光靠着他们临湘的两万守军,能够坚持个十来天功夫已经很不错了,想要坚持的更久,那是不太可能的事。
    想到这里,王兴怀都是忍不住后悔,自己怎么去年就傻乎乎的答应过来镇守临湘呢。
    去年武昌城破,三司都被一锅端了,原来的各级官员死的死,逃的逃,被下狱的下狱。
    不过朝廷同时也在重建湖广三司,先让杨嗣昌兼任湖广巡抚,随后有调拨一批官员任职布政使,左右参政等职务。
    当时王兴怀就是因为这升任湖广右参议,但是刚升任呢,就被上头派到了临湘坐镇。
    说是坐镇呢,但其实也就是当监军,这也是当代很多地方的布政司左右参议,按察司副使的常规任职,也算是一条走上巡抚的捷径。
    干的好了,那么就会按部就班升任巡抚。
    之前史可法就是从右参议在江北监军,再升任副使镇守江北各地,再升任安庐巡抚的。
    然而,这升官的路子看似通畅,前提是能做出成绩来,并且还要活下来。
    这几年,死在战场上各种参议,副使之类的文官监军,镇守多了去,而王兴怀觉得自己怕是要成为下一个……
    王兴怀心思重重,总兵于修文也是心情非常不好。
    他本来当着湖广都指挥同知好好的,结果保贼崛起横扫楚北。
    他去年开始,就一直带兵在楚北和贼军打仗,打了一个又一个败仗……
    从襄阳一路惨到汉阳,汉阳失陷后,他带着残部几百人渡江南逃,最后抵达岳州。
    抵达岳州后,就有一群人想要把他逮捕下狱……
    把几千大军丢的只剩下三百多人,而且打一次败一次,朝廷自然要收拾他。
    但是很快杨嗣昌上位。
    这个时候他也算是迎来了转择点,杨嗣昌并没有嫌弃他屡战屡败,认为这是保贼实在太强,于修文战败是情有可原。
    同时杨嗣昌也比较欣赏于修文提出来的一系列说法:避免和楚贼野战,同时在守城上也不能和一样傻乎乎的守城,得构筑大量的工事,尤其是楚贼的那种环形沙袋工事,用来防炮更是必须的。
    这和主张效仿楚贼编练新标军的杨嗣昌是非常合拍,于是乎杨嗣昌非但出面保下了于修文,甚至还持续重用他。
    让他先挂了个副将衔主持临湘防务。
    而随着于修文到临湘支持防务后,随着临湘城防体系逐步成型,守军也从几千人增加到一万多人。
    杨嗣昌再一次上书朝廷,保举于修文为湖广总兵。
    当时湖广总兵死在武昌后,这个位置已经空缺了好几个月了。
    那个啥,这毕竟是杨嗣昌抬举的将领,而且麾下兵力已经一万多人了,总不能还名不正言不顺不是,最终朝廷就认下了于修文这个新的湖广总兵。
    但是于修文自己,其实对自己当上了湖广总兵并没有太大的喜悦,相反如果可以的话,他宁愿不要当这个湖广总兵也要远离临湘。
    这楚贼之可怕,他比寻常人更加清楚!
    如果可能,他不愿意面对楚贼!
    但是没办法,杨嗣昌赏识他,重用他,不顾他之前屡战屡败力保他不说,而且还力荐他一个败军之将当湖广总兵。
    当于修文坐镇临湘后,杨嗣昌在后方也是想方设法给他筹集粮草,调来兵员,就连派来当监军的右参议王兴怀,那都是于修文熟悉并交好的人。
    遇上这样的顶头上司,于修文能怎么办?
    他只能硬着头皮干下去!
    事到如今,临湘城已危在旦夕!
    而且于修文很清楚,这城大概率是要守不住的,城破之后自己大概率是要死的。
    但是于修文依旧没有任何逃跑的想法!
    杨嗣昌的恩情太重,他得还!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