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一百四十七章 建制设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到袁高峰的话,罗志学微微皱眉:“这样算下来,等到七月份的时候,至少还有一个旅一个炮兵哨缺乏装备?”
    袁高峰想要提醒罗志学,步兵可不止缺一个旅,而是至少缺一个旅又一个营!
    但是看着罗志学的皱眉,他很自觉的闭上了嘴巴。
    但是很快他又听罗志学道:“既然李青店那边产能到了极限,那么襄阳这边的军械作坊呢?”
    “之前不是说已经接管了襄阳府管理的官府军械作坊吗?这部分产能填上空缺吗?”
    袁高峰道:“我们的确是接管襄阳城里的军械作坊,但是这个作坊还完全停留在原始的纯手工打造阶段,产量极小,想要真正的让这个作坊大量生产我军军械,恐怕还要投入大手笔的人力物力进行改建。”
    “这种改建所需的花费,和重新建一座新兵工厂也差不多了,并且城内作坊远离河流,也没办法就地建造各类水力设备。”
    罗志学继续问道:“工匠呢?”
    袁高峰道:“工匠倒是有一些,虽然因为战乱有些工匠失散了,不过我们接管作坊后按照名册一一找过去,目前已经收拢了大约一百多个工匠。”
    罗志学道:“既然有了工匠,那么事情就简单了,直接抽调营造、机械等各类工匠打造各类机械设备,再从襄阳以及周边地区征召各类工匠,我们直接在襄阳城打造一个兵工厂。”
    “等工厂造好了,再从李青店兵工厂抽调资深工匠南下指导本地工匠进行生产。”
    “后续我们要以襄阳兵工厂为主要产能,所以新兵工厂的设计产能要适当放宽,不过也不要一口吃成胖子,分批来,先进行第一期工程,一切以尽快生产为要。”
    李青店还是过于偏僻了,虽然对比之前的松山村已经好很多,但是依旧属于偏僻之地,交通远远称不上便利。
    同时保乡军制造军械的大量原料,基本都是从南方运输过来的,运输到襄阳城可比运输到李青店更加容易。
    随着保乡军逐步南下,并且控制襄阳城后,在襄阳城建立兵工厂也是属于应有之举。
    说到这里的时候,罗志学看向袁高峰:“现在是五月初五,而我给你一个月的时间进行襄阳兵工厂的建设,期间期间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但是不敢如何,六月五日,不,再给多你五天时间,等到六月十日的时候该厂必须投产,而且第一期设计产能不得低于李青店兵工厂现有产能。”
    “不管如何,到七月份的时候,第七和第八旅都必须获得他们的装备并形成战斗力。”
    “你能做到吗?”
    袁高峰听罢后,没有第一时间说话,而是深吸了口气后道:“属下必定完成任务。”
    罗志学都已经把话说死了,又说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袁高峰却是没有第二条路。
    他只能是硬着头皮,并且是打包票要完成任务。
    但是真正的想要完成这个任务难度会非常大,比当初建设李青店兵工厂的时候还要难得多。
    这个难度不在于工厂本身的建设。
    只建设厂房的话,在钱粮充足的情况下,他完全可以在本地征召大量工匠以及青壮进行建设,一百个人不行那么就一千人,一千人不行那就一万人!
    只要人够多,哪怕是一个月时间他也敢把兵工厂的各类厂房给修起来。
    而机械设备的话问题其实也不算大,工业处下属的机械厂有大量熟练的工匠,并且已经在之前的兵工厂建设当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各种水力、蓄力加工设备他们都能搞。
    而很多设备的普通零部件加工并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在工匠的指导下,普通工人都能够完成。
    因此工厂本身的建设,问题不大。
    他有信心在一个月内搞好。
    真正的问题在于后续的生产。
    军械生产可不是有了厂房,有了设备就能够搞出来的,尤其是保乡军的军械生产采取的还是分拆工序的流水线式生产,生产工艺和传统生产有着极大的区别。
    同时保乡军对军械的质量要求一向来都比较高。
    要想顺利投产,工业处还需要前期培训大量的熟练工人,哪怕是流水线是工人也得先进行培训啊,要不然都不会操作各类机械设备,那还怎么玩。
    而技术人员就更加难解决了。
    保乡军里的各条军械生产线的运转,是建立在一批中高级技术骨干人员的基础上的。
    而这些技术人员一部分是从旧式工匠里再学习转化而来,一部分是从普通有悟性,努力学习的普通工人里培训提拔而来。
    但是不管那一种,其实培养都不容易。
    后续襄阳兵工厂要想投产,保守估计至少也要有十名以上的高级工匠,一百名以上的中级、初级工匠。
    嗯,基本上就是现在李青店兵工厂里的工匠人数相当。
    但是袁高峰总不能直接把李青店兵工厂里的这些技术人员一股脑抽调走了不是,这样一来,李青店兵工厂也就只能停工了……
    而解决办法暂时只有一个,那就是加大力度培养,争取一个月内培养出来这一百多个工匠出来。
    从各类传统工匠里选人进行学习,培养,从李青店兵工厂里的普通工人里选拔人员进行学习培训,以充当未来襄阳兵工厂的初级工匠。
    同时对李青店兵工厂里现有的部分初级、中级工匠进行更高阶的培训,未来充当襄阳兵工厂的中级、高级工匠。
    袁高峰脑子里想着各种办法的时候,罗志学那边却是已经略过了扩军和军械的话题,而是和边上的吏务处处长郭全书商讨起来了后续在南阳府、襄阳府设立各行政机构的事了。
    这事讨论的时间比较久,而且暂时也和军方没啥关系,所以罗志学干脆让他们先出去,只留下了吏务处郭全书以及其他几个内政官员。
    郭全书拿出来了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计划书:“南下路上的时候,属下就已经根据大将军的指示,开始制定我军控制境内县级衙门的计划。”
    “为了避免辖区混乱,我们的初步计划是,各县、州级的辖区沿用明廷时期的辖区。”
    “在南阳府,已经处于我军控制内,或控制了部分地区的地方,预定设南召县、南阳县、镇平县、新野县、邓州、裕州、唐县。”
    “另有内乡、淅川、泌阳、舞阳、叶县五地暂未涉足,等后续我军陆续推进控制后,也会同步跟进设立县衙门。”
    “襄阳府这边,目前尚未控制其他太多地区,所以预计只设南阳县、樊城县两县,等后续大军推进到其他各县后,再跟进设立各县。”
    “各县、府隶州下设各镇,镇由以往各乡改建而来,镇治所可选在部分集市、大村里,以南召县为例子,预计下设大小十二个镇,每个镇下再设各村,如李青店镇,下设大小一共九个村。”
    “由此形成完整的县、镇、村三级行政机构,使得我保乡军的触角能延伸到各村,加大对各地区的掌控力度。”
    郭全书的这一篇县、镇、村的三级行政机构计划,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之前保乡军就已经这么搞了,只不过之前地盘小,只有村和乡两级而已,上头的县没有。
    现在呢,最大的变化其实就是设立了县一级机构。
    郭全书翻着计划书继续道:“在各级衙门的机构设置上,我们根据之前的乡衙门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参考了我们大将军府内的机构,根据大将军您的指示,初步制定了各级衙门所属机构,先行试用,后续发现问题不适合了我们再进行调整。”
    “目前初步拟定的计划是,各村设正九品村长一人,从九品税务官一人”
    “各镇设正七品知镇一人,从七品协镇一人,设有镇务科、农商科、财务科、巡检科、税务站,各科长为正八品,税务站站长为从七品。”
    “各县设正六品知县一人、从六品县丞一人、从六品主簿一人,在县级别以上,我们将会按照现有大将军的机构进行设置,暂时预设农林科、工商科、巡检科、财务科、吏务科、综务科、税务局,各科长为正七品、副科长为从七品。税务局局长为从六品、副局长正七品。”
    “各基层科员,以职务、年限授予从九品到正八品不等。”
    “如此一来,就能够和大将军您吩咐下来的那样,但凡衙门里除去马夫、厨子、侍者等雇佣人员外,其余正式科员以上一律为官身,并照常晋升,全面取消旧式官吏之分。”
    “后续如果我们还设立各府衙门的话,也会按照这个章程去来,府下设各处。”
    “此外按照大将军您的指示,各地税务官、税务站、税务局不归属各级行政衙门统辖,而是由征粮处直辖。”
    郭全书只是简单说了一番这一次的机构设置而已,实际上这一次改动乡镇机构,设立县、州机构,并为后续的府机构打定基础,涉及到的东西方方面面,可以说是非常多的。
    郭全书只是概要说了少许,而实际文件足足有好几本,加起来至少一百多页之多,上头全都是蝇头小楷,密密麻麻的字看着罗志学都头晕。
    不过就算头晕,罗志学也是详细看了下来,这些内容基本上都是郭全书基本按照罗志学的想法去设置的。
    而罗志学的想法又是根据后世的经验去设置的。
    所以就弄出来了一个对于当代明朝而言,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和传统官职有极大的区别的官制来。
    而设立了县以下的官制,同时也意味着罗志学已经打算正式建制了。
    哪怕罗志学没有称王称帝,继续挂着大将军这个名头,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保乡军这么一个体系实际上已经建制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